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性评价是新药上市前临床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药品上市后安全广泛应用最重要的保障。进行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一种药物有无上市价值,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规范用药,治疗疾病,保证患者最大程度获益于新药。“是药三分毒”,本世纪以来,新药毒性事件仍时有发生,如50年代法国的有机锡事件、60年代初德国的反应停事件都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教训。历史教训提示新药毒性反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新药试用的不同时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也要求在新药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完成更多的指标和观察项目,需要更为客观的安全性评价为新药上市提供参考。然而目前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比较混乱,笼统的安全性评价统计学指导原则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研究工作者对于客观、有效地安全性评价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分析框架。另外,目前对于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描述发生的不良事件,最简单的度量是根据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数除以接受研究治疗的患者总数而得到的粗率。粗率有其缺陷性,没有考虑到不良事件发生的频数和影响因素。总之,随着医药事业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人们想要得到更为详细和客观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新药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价更为全面,统计方法的运用更为正确可靠。 本课题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