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凸显复杂态势,威胁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妨碍正常就医秩序的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极大影响。我国自1987年不断调整、更新医患冲突防控政策,呈现出应急化、高压化、刑罚化的路径特征,然而,渐进完善防控政策,也未能遏制“医闹”、“医疗暴力”等恶性伤医事件的反复发生,防控政策未能达到预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医患冲突的防控不力,将为社会正常秩序埋下了隐患,势必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实现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即时有效性”和“根本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伦理的视角,审视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过程,以政策诉求为核心,探讨防控政策的伦理原则,分析防控政策的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并对防控政策的伦理价值进行展望,为制定出具有最终有效性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文章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前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一部分:基本理论概述。文章通过对“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的概念辨析,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医患冲突”的特征,进而对“医闹”、“医疗暴力”这两种典型医患冲突形式进行详述,讨论两者的关联与区别,以期对医患冲突防控着力点的精准把控;以公共政策的内涵、特征、作用及伦理价值的阐述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价值期待与伦理原则,为后续对防控政策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的分析作理论铺垫。第二部分: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自1987年开始出台至今,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文章通过梳理防控政策的演变,总结出防控政策应急化、高压化、刑罚化的更新调整路径,并结合防控政策效果,分析出为治理当前破坏力巨大、影响甚广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在效力方面的不足,给防控政策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的分析提供现状依据。第三部分: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伦理正当性。文章从防控政策至善性、应当性、适度性以及防控政策理念四个维度分析防控政策的正当性。防控政策作为一种“手段善”实践着以“妥善处理医患冲突,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稳定医疗秩序”为目的的“内在善”活动,这是对社会诉求的回应,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正当需要。而《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的颁布正是我国医患冲突防控理念走向“均衡”的标志。第四部分: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伦理冲突。文章从防控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问题、内容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以及防控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三个方面,结合防控政策的伦理原则讨论防控政策的伦理冲突。以期精确定位医患冲突发生的根本症结,为实现兼具“即时有效性”和“根本有效性”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向。第五部分:防控政策伦理价值思考与展望。医患冲突防控政策作为一种治理社会问题的政策,更多地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结合前文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和伦理原则、伦理正当性讨论以及伦理冲突分析,得出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价值导向,并对其展望:防控政策的制定应“以人为本”、防控政策应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和“可持续的善”以及医患冲突的防控应化对抗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