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伦理审视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凸显复杂态势,威胁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妨碍正常就医秩序的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极大影响。我国自1987年不断调整、更新医患冲突防控政策,呈现出应急化、高压化、刑罚化的路径特征,然而,渐进完善防控政策,也未能遏制“医闹”、“医疗暴力”等恶性伤医事件的反复发生,防控政策未能达到预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医患冲突的防控不力,将为社会正常秩序埋下了隐患,势必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实现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即时有效性”和“根本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伦理的视角,审视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过程,以政策诉求为核心,探讨防控政策的伦理原则,分析防控政策的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并对防控政策的伦理价值进行展望,为制定出具有最终有效性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文章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前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一部分:基本理论概述。文章通过对“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的概念辨析,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医患冲突”的特征,进而对“医闹”、“医疗暴力”这两种典型医患冲突形式进行详述,讨论两者的关联与区别,以期对医患冲突防控着力点的精准把控;以公共政策的内涵、特征、作用及伦理价值的阐述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价值期待与伦理原则,为后续对防控政策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的分析作理论铺垫。第二部分: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我国医患冲突防控政策自1987年开始出台至今,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文章通过梳理防控政策的演变,总结出防控政策应急化、高压化、刑罚化的更新调整路径,并结合防控政策效果,分析出为治理当前破坏力巨大、影响甚广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在效力方面的不足,给防控政策伦理正当性和伦理冲突的分析提供现状依据。第三部分: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伦理正当性。文章从防控政策至善性、应当性、适度性以及防控政策理念四个维度分析防控政策的正当性。防控政策作为一种“手段善”实践着以“妥善处理医患冲突,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稳定医疗秩序”为目的的“内在善”活动,这是对社会诉求的回应,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正当需要。而《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的颁布正是我国医患冲突防控理念走向“均衡”的标志。第四部分: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伦理冲突。文章从防控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问题、内容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以及防控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三个方面,结合防控政策的伦理原则讨论防控政策的伦理冲突。以期精确定位医患冲突发生的根本症结,为实现兼具“即时有效性”和“根本有效性”的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向。第五部分:防控政策伦理价值思考与展望。医患冲突防控政策作为一种治理社会问题的政策,更多地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结合前文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演变和伦理原则、伦理正当性讨论以及伦理冲突分析,得出医患冲突防控政策的价值导向,并对其展望:防控政策的制定应“以人为本”、防控政策应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和“可持续的善”以及医患冲突的防控应化对抗为治理。
其他文献
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国内政局相对较为稳定,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了暂时相对宽松与自由的发展环境,但近代工业化中能源与材料基础产业—
背景与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ed Receptors,PPAR),是一种配体依赖型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可分为由独立基因编码的
目的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VEGF-C、VEGFR-3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酪氨
本文介绍了国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经济资本的分配与配置原理,阐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深刻变革.
国家协调说、需要国家干预说是经济法学界的两种影响比较大的学说,首先对这两种学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两种学说有三个方面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承认市场失灵、都将
建立了地热能道路融雪过程的理论预测模型,其中考虑了雪层的毛细作用与热质交换特性.对融雪过程中临界融化面积比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临界融化面积比不随
目的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9(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69,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其影响乳腺癌
作为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p53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和G2/M期阻滞, DNA损伤严重不能修复,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53抑癌功能丧失的主
生活中,我们总希望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美好的;然而,我们也有可能经历一些自然发生以及人为发生的负性事件。负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负性记忆的闯入,负性记忆的闯入是很多心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评价TS、TP预后价值,从而为肿瘤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