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时期曾国青铜容器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两周时期曾国青铜容器进行搜集、整理,通过类型学研究观察、总结其演变规律,并将曾国青铜容器与中原地区及楚系青铜容器进行对比,从宏观上把握曾国青铜容器的文化因素构成与阶段性特征。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摘要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及时空进行界定,对目前已知的曾国考古所得青铜容器进行梳理,回顾了前辈学者对曾国青铜器及曾国历史相关问题的研究史,并进行简要评析。第二部分类型学研究及分期。本文主要以两周时期曾国青铜容器为研究对象,将曾国青铜容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三大类,并以时代明确的曾国墓葬为标尺,建立起年代框架,选取部分时代演变序列相对明确的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研究。本文共将曾国青铜容器分为了三期八段,并对各期器物的特征进行总结。第三部分青铜容器的随葬组合分析。以时代为序,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期成果,分析各期随葬青铜容器组合和特征规律。可以看出曾国青铜容器组合由西周早期的鼎簋组合,逐渐转向了鼎簠组合、鼎盏组合,并在战国时期以簋之有无作为大型墓葬和中小型墓葬的区分。第四部分比较视野下的曾国青铜容器。主要是在器类、器形和器物组合三个方面与中原地区青铜容器和楚系青铜容器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曾国青铜容器在西周早期继承商周礼制,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随着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曾国青铜容器的面貌开始呈现出楚系青铜器的特征,从器类、器形和器物组合方面均受到了楚系青铜器风格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服务业劳动者的缺失,服务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当前阶段服务机器人在应用时存在一些瓶颈:一方面,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场景感知与理解能力不够,无法得到环境语义信息进而不具备完成更高级别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当环境中存在较多的障碍物、光照条件恶劣或对于地图精度要求较高时,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都存在局限性,无法更好的满足复杂结构化动态环境导航的要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搭建了服务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