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明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并将课程的变革提到了最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全面综合的发展。课程类型的单一使得在注重发挥一种或几种课程类型价值的同时,忽视或放弃了其他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学生在这种单一课程的“滋养”下,其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课时比重过高,教师观念中仍存在主副科观念,语数英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以济南市义和小学为例,对义和小学开展课程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以义和地域为依托,对“义和文化”进行了探究和内涵阐述,并对义和小学现在的整体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整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确立了整合原则,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义和小学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方法。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培养有情有义、和悦共融的现代社会人,让每一名学生能在担当与关爱中和乐融融的存在。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对目标的具体分解,学校将建立四大课程(群):以基础课程统领的课程群;以艺术教育统领的课程群;以综合实践活动统领的课程群;自我规划课程。课程通过自选课程和“微缩社会”活动课程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