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看望我国青奥会代表团时指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 作为“三大球”运动之一的排球运动在我国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在“三大球”中具有最高的竞技水平,但是目前与足球、篮球两个项目相比,其整体发展水平、社会影响力、职业化程度,特别是后备人才培养都亟待提高。因此本文以北京市男子竞技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市男子竞技排球运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由于训练强度较大以及比赛成绩的压力,加之运动员和运动队忽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水平与运动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训练比赛和文化课学习难以兼顾。 2.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运动员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制约,使得后备人才在离队或退役之后的出路与再就业方面面临困难,这直接影响到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近些年出现的“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受排球项目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在北京市短期内难以全面推广。 基于上述问题及成因,本文分析了排球竞技水平较高的美国、巴西两个国家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我国上海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得到启示,并结合北京市的特点,尝试探索复合型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融合“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和“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将这两种模式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弥补这两种培养模式自身的不足和局限。具体实施措施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培养单位的支持力度;把后备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协调学习和训练比赛的关系以及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加强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协调配合,注重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于排球项目兴趣和认同感。在后备人才培养目的、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和相关制度等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