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易于浸润和转移的特征,90%的鼻咽癌患者在首诊时已经有颈淋巴结转移。研究表明,EB病毒和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EB病毒DNA表达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其主要的致癌因子。肿瘤的转移包括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的多种相互作用,其中癌细胞侵袭基底膜以及微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转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是降解细胞基底膜,包括细胞外基质的代表性物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表明LMP1、MMP9和IL8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但是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如何,尚待进一步了解。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53例鼻咽癌组织中MMP9、IL8、LMP1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MMP9、IL8、LMP1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以及在鼻咽癌中LMP1的表达是否与MMP9、IL8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3例鼻咽癌常规石蜡切片标本由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为2000-2005年鼻咽部活检标本,经HE染色确诊为鼻咽癌。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年龄52岁。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5例。病理分型:角化型分化性鳞癌4例,非角化型分化性鳞癌27例,未分化癌22例。分期根据97UICC标准:T1 14例,T2 14例,T3 14例,T4 11例;N0 15例,N1 22例,N2 11例,N3 5例;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Ⅳ期15例。1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常规石蜡切片标本也由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HE染色确诊为鼻咽部慢性炎症,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IL8、LMP1的表达,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 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35/53),平均阳性积分为33.19±29.73%;IL8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35/53),平均阳性积分为33.46±30.23%;LMP1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35/53),平均阳性积分为35.49±29.63%。2 MMP9、IL8、LMP1的表达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均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分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 LMP1和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γ=0.792、p<0.001),LMP1和IL8的表达也存在正相关(γ=0.786、p<0.001)。结论:1 MMP9、IL8、LMP1在鼻咽癌组织中均有广泛的表达。2 MMP9、IL8、LMP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3 LMP1和MMP9、IL8的表达呈正相关,它可能通过多途径上调MMP9、IL8的表达对鼻咽癌的转移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