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琉历史关系渊源久远,始于洪武五年(1372年).在政治经济上中琉双方建立起册封朝贡关系;文化风俗方面,琉球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巨大影响,中琉关系历时明清两朝、500多年.然而中国历代册封使臣在琉球社会发现了许多来自日本的人和物,琉球一方面向中国称臣纳贡,一方面与日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正是这些关系成为日后日本吞并琉球,切断中琉历史关系的借口及历史根源.该文结合中日双方有关琉球的基本文献资料,对中国士大夫有关琉球问题的纪录作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分析,首先以历代册封使录为重点,探讨册封使臣是如何记载在琉球社会发现的日本文化和日本事物.然后以明清实录为基础,以琉球领封问题为焦点,探讨万历末年士大夫们是如何应对以琉球为舞台展开的中、日、琉三国关系.最后结合日本外交文书等基本史料,以"琉球处分"为对象,考察何如璋、李鸿章、刘坤一等朝廷大臣为首的中国士大夫官员如何看待和处理中琉关系.目的在于揭示以中国为宗主国,含日本、朝鲜和琉球等藩属在内的册封朝贡体系从建立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士大夫官僚们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