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氮磷、重金属、POPs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进行累积,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多环芳烃(PAHs),其更容易存在于河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其难降解、难挥发的特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不同城镇化程度的沈阳、抚顺以及沈抚新城内的表层土壤、浑河流域沈抚段河流水进行研究,共采集了 148个土壤样品与22个河水样品,探讨该区域表层土壤及河流水中PAHs的残留特征,分析了不同城镇化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季节变化对PAHs残留分布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及河流水中PAHs进行溯源分析与风险评价,揭示了城镇化进程对区域PAHs在土壤及河水中残留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城镇化程度地区表层土壤∑21PAHs总含量高低规律表现为:背景点<沈抚新城<抚顺<沈阳,∑21PAHs与∑7PAHs(致癌性PAHs)残留水平随着城市建设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且城镇化水平与土壤内PAHs残留水平呈正相关水平。其中沈抚新城干湿两季表层土壤∑21PAHs含量分别为151.47~18276.42μg/kg与27.35~46576.28μg/kg,高环(4~6 环)PAHs 占优势分布且∑21PAHs 与∑7PAHs 皆表现出城镇用地残留水平最高、林地最低的规律;沈抚新城河流干湿两季∑21PAHs含量范围分别为59.10~1302.85ng/L与57.79~737.53ng/L,其中干湿两季PAHs含量最高点分别出现在和平大桥与大伙房水库出水口,另外,PAHs含量皆沿着水流方向逐渐升高且低环PAHs(2~3环)占优势分布。2.采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与因子/主成分分析法证明河流水干季PAHs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机动车排放以及石油泄露,而湿季又增加了大气沉降源;沈抚新城干湿季、湿季沈阳、湿季抚顺土壤PAHs皆来自煤燃烧、机动车排放、石油泄露输入与大气沉降源,而湿季背景点为煤燃烧、机动车排放与石油泄露输入源。PMF模型源解析得到每种来源的贡献率,河流水干湿季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源(52.9%)与石油泄漏与煤燃烧混合源(41.7%);沈抚新城干季、沈抚新城湿季、湿季沈阳、湿季抚顺以及湿季背景点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石油泄漏与煤燃烧(43.9%)、机动车排放(57.3%)、机动车排放(53.5%)、机动车排放(59.4%)以及木材与石油燃烧(44.3%),表明PAHs来源分布结构随着城镇化历史年代变化而变化。3.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水体干湿两季存在中等的生态风险水平;表层土壤PAHs中除了个别样点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外,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中低等的生态风险水平。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显示河流水体整体处于较低的癌症风险水平,且河流干季风险高于湿季,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一致;表层土壤中,湿季背景点健康风险水平处于安全值、沈抚新城干湿季基本处于较低的癌症风险水平、而沈阳与抚顺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表明随着城镇化历史年代的增长,风险水平随之增高,且土壤误食与皮肤接触途径给人们带来的风险水平较高,其中土壤误食健康风险水平高低规律则表现为:儿童>青少年>成人,皮肤接触为:青少年>儿童>成人,土壤PAHs对儿童以及青少年的带来的健康风险水平较高,需要引起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