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创”背景下,地方政府加快“校地”合作的步伐,整合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创新合作方式,与多个高校共建的“知识经济圈”。从成都区域范围内“知识经济圈”个体规划、发展来看,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处在形成与发展初级阶段,对集群的形成、具体运行方式和规律掌握不够,缺乏必要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导致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协同创新效率低。基于现实情况,本文查阅区域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将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归纳为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集群策动的特殊主体,以集群策动理论和自组织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收集成都市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成立背景与发展情况资料,运用个案研究方法重点对环交大“知识经济圈”中的政府组织方、高校、企业、孵化器进行了定性访谈,分析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协同创新的集群策动过程、组织发展情况,重点关注环交大“知识经济圈”协同创新现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系统思维出发,将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看成一个整体,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系统及系统要素之间交互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按照系统演化规律,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从推动内外部动力发展的角度,构建处理资源共享、信任沟通、竞争合作、激励约束关系的内部动力机制,总结政策导向、规划保障、监督评估的外部运行机制并对其运行机理和保障条件进行归纳,以求实现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创新系统发展。综上所述,本文从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集群的策动理论分析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形成,运用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框架分析协同协同创新现状,总结“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协同创新存在问题,分析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动力机制。运用自组织理论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容及其运行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以求理清系统动力产生的原因,动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在体制机制上提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