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现代产业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成为了区域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新型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紧密融合、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的区域背景下,如何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多数是停留在单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评价上,而缺乏对其互动机制、互动渠道和互动模式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产业集群、新产业区、共生理论、服务经济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了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以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区剖析为主线,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评价模型,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互动渠道、互动机制,总结二者互动发展的五种互动模式,归纳出其互动发展的对策。第一,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服务经济等理论,在科学的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分析框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分析与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撑。第二,阐述了研究区域概况和发展态势,分析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以及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诊断。第三,应用投入产出法,基于中间需求率对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界定,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运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的原因。分析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型制造业、中技术型制造业和高技术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分析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总结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制造业服务投入系数,进而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做定量分析。第四,通过中观层面的典型制造业和微观层面的企业进行访谈和分析,以新兴战略型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为例,对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解析和科学诊断;微观层面以中床国际物流集团为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为总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等问题做铺垫。第五,根据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诊断,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进行综合测度,结合中观层面的典型制造业和微观层面的典型企业进行剖析,归纳出从过程角度和函数角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五种互动模式,即:内部式互动、交叉式互动、点式互动、间歇式互动以及集群式互动,进而归纳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