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贸易、投资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办厂。国有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今后相当长时间,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近年来,民营企业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已然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引发国际投资者关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非洲大陆巨大发展潜力,天然资源禀赋和潜在消费市场,驱动中资企业加快走入非洲的步伐。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与非洲国家在工业、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金融、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实施“十大合作计划”。这为进一步密切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往来,深化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中国民营企业走入非洲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而着重分析中国民营企业走入非洲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开展对非合作的具体领域。最后,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从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民营企业自身提出了建议和策略选择。我们认为,当前非洲整体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善,非洲人口红利的释放以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以及非洲国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在税收、程序审批等方面鼓励支持外来投资,加快了民营企业走人非洲的步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非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中国对外投资机制的日趋完善,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入非洲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但是,民营企业走入非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非洲国家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因此,民营企业在走入非洲时承担着较大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此外,投资法律不健全、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制度缺陷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民营企业走入非洲的步伐。民营企业在走入非洲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对非洲道路交通、水电工程、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仓储、贸易等农业领域;医药与医疗设备制造等医疗卫生领域;以及汽车组装、纺织加工电信设备等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合作。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入非洲,文章最后从中国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和民营企业自身层面给出了对策和建议。中国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入非洲的整体战略规划,积极拓宽民营企业的海外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对非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走入非洲提供便利的条件。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各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联系,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联系的桥梁,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民营企业在走入非洲应该立足于长远战略,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品牌化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民营企业在投资所在地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