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胶原诱导大鼠模型的炎症及骨破坏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模拟RA发病的CIA大鼠模型,观察此模型动物的炎症及骨破坏规律。  方法:为了建立CIA大鼠模型,将牛II型胶原注射在Wistar大鼠皮下。随机分为7组:①2周组;②3周组;③4周组;④6周组;⑤8周组;⑥10周组;⑦正常组。每只大鼠均在炎症分值达到两分及以上时随机入组。从入组开始每天记录关节炎症评分表,绘出炎症变化曲线。分别在入组各个时间节点处死大鼠,取左侧股骨和第5腰椎行骨生物力学检查,胫骨上段行 Micro-CT扫描和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骨小梁变化,血清学检查相应的骨代谢指标。  成果:(1)炎症评分得出,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的2周内达到炎症高峰期,维持4周左右,后炎症逐渐平复。  (2)Micro-CT显示造模成功2周后大鼠骨密度显著下降。骨小梁数量下降与骨小梁分离度增加明显,且有进行性下降趋势。胫骨上段硬组织切片也显示与Micro-CT统计数据较好的一致性。  (3)骨强度试验表明皮质骨强度在造模成功3周后显著下降,松质骨强度在4周后显著下降。  (4)RA继发骨破坏可能是通过对RANK/RANKL/OPG系统的调节。2周、4周组外周血OPG浓度明显高于6周和8周组,同时2周、4周组RANKL/OPG比值明显低于6周和8周组。  结论:RA的骨量丢失继发于炎症。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抑制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强度实验表明在造模成功后3-4周,皮质骨和松质骨均出现不可逆损伤。血清学检查说明在造模成功2-3周,会激动RANK/RANKL/OPG系统,进而引起全身骨破坏及继发性骨质疏松。
其他文献
该实验通过探索构建人白血病细胞系/615-scid小鼠模型的方法,旨在开发其应用价值.我们将615-scid小鼠经全身照射后,经尾静脉接种1.1×10K562细胞,观察其外周血血象动态变化及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随着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和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地,这些地区逐渐克服了生存环境较差、致贫因素复杂、深度贫困问题突出等困难,在脱贫
背景: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大量的研究表明:RIF是各种细胞、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从而导致细胞
该研究的目的为通过观察PD患者视觉、听觉、体感、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的表现,以证实PD患者是否会有以上感觉爱路及认知功能的障碍.第一部分:PD患者视觉诱导电位的研
第一部分:犬心肌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侧支血管生长及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该研究旨在评价在狗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内注射bFGF后,对心肌局部血流量、血管新生及
该研究的目的是用孕酮(P)处理孕鼠建立孕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比较其及乙炔雌二醇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与人类ICP的差异,同时探讨维生素C对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效果.该文分二
该实验在建立不同水平雄激素抑制及出血创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从细胞免疫方面探索雄激素抑制如何提高出血创伤后的免疫功能,比较何种水平的雄激素抑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