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剧,矿山地质环境逐渐恶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矿山地质环境及其伴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矿区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改善矿区周围居民的生存环境等已成为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论文在调查研究灵东矿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植被类型、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的基础之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及相关资料,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四个方面对灵东矿区进行现状评估,其中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受影响破坏程度严重。根据灵东煤矿煤层赋存条件、采煤方法及工艺等条件,运用概率积分法中最大值预测方法进行矿井地表变形量预测评估研究。在相关参数确定后,进行计算,并采用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与开采厚度的比值(有效深厚比)分析地表变形情况。未来灵东矿区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面塌陷可能性大,深度大,范围广,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主要可采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时间在1.3~3.3年之间。采用覆岩移动变形的三带(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保护层带)高度计算法进行含水层影响破坏预测评估研究。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高度不会造成上覆白垩系伊敏组的含水层、隔水层结构的破坏,但对本煤层含水层结构破坏严重。在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现状与预测评估的基础上,依据防治难易程度,选取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作为分区指标,利用叠加法,将灵东矿区划分为四个重点治理区、一个次重点治理区、一个一般防治区。依据灵东矿区地质条件特征和相关政府部门建议,在充分利用治理资金的前提下,针对矿区地面塌陷积水部分可整治为养鱼池,未积水部分可撒播草籽进行生态绿化,对地裂缝地质灾害,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对裂缝进行充填;针对含水层采取防止含水层结构的突然破坏和减缓含水层结构破坏两方面措施等。为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