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通过任务设计来提高L2学习者的内在任务型动机,并由此提出“任务特征模式”。该研究采取抽样问卷的定量研究方法,以“任务特征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了以下各组变量之间的关系:(1)自变量:任务核心特征,主要包括涉及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重要性、任务的完整性、学习者的自主性以及反馈这五个方面;(2)中介变量:L2学习者在参与任务过程中的关键心理状态,包括感受到的任务的意义、感受的对任务结果的责任感、对任务结果的知晓程度;(3)因变量:任务结果即内在任务型动机;(4)调节变量:L2学习者个人成长需求。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该论文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动机和任务,简单阐述了这项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二语习得中关于学习动机和任务的相关研究文献,由此指出对L2学习动机和任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工业心理学中的“工作特征模式”(Hackman and Oldham, 1976),并重点阐述了将该模式运用到二语习得领域中研究L2学习动机和任务的理论依据。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任务特征模式”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介绍了该研究运用的研究工具“任务诊断问卷”,并验证了其信度和效度。第五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使用“任务诊断问卷”对“任务特征模式”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第六章总结了研究发现,着重探讨了该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并且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空间进行拓展性展望。在参考和总结二语习得领域内关于L2学习动机和任务以及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工业心理学领域内关于工作特征以及工作设计的相关理论,本论文借用“工作特征模式”来解释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通过任务设计来提高L2学习者的内在任务型动机。具体说来,本论文主要具有以下四个创新之处。1)创新性地借鉴了二语习得领域之外的理论,对二语习得中L2学习者学习动机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实践中,L2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所参与的任务,与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将“工作任务模式”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里进行任务型动机研究具有一定适用性。2)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教育模式”,本研究以“L2学习任务”作为基本研究单位,使得“动机”这一原本复杂、动态,多层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具解释性和操作性;此外,传统的动机研究主要将动机作为提高学习成绩或促进语言习得的一种方法,而该研究却将动机看成是L2学习任务的结果之一,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操控任务设计来提高学习者内在任务型动机,这对教学实践也更具指导意义。3)二语习得中关于动机的大量研究都已经认同动机在语言习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于以往二语习得领域中对任务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思路,该研究把最终落脚点放在了非语言结果即内在任务型动机上,为对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4)本论文在提出理论框架的同时,进而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测量工具“任务诊断问卷”,并利用该工具对“任务特征模式”进行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语习得领域内对动机的跨学科研究缺少实证研究的这一不足。同时,“任务诊断问卷”也给其他研究者多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在研究设计和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这一定量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任务特征模式”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问卷为自行编制的问卷,该问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测量“任务特征模式”中的各个变量。作者从某高校随机抽取了4个自然班级共108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实验中,由教师负责对这四个班级的同学施以四个不同的L2学习任务,作者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均作为观察者到场旁听。任务结束以后,学生完成“任务诊断问卷”,教师和观察者完成“任务评分表”。该实验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的,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采用零次相关的方法对任务的核心特征,L2学习者的关键心理状态,以及任务结果这三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采用偏相关以及多元回归的方法检验L2学习者的关键心理状态的中介作用。3)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L2学习者个人成长需求在以下两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验证:任务核心特征和学习者关键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者关键心理状态和任务结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和发现如下:1)正如模式所预测的,任务的核心特征、学习者的关键心理状态均与任务结果(内在任务型动机)呈正相关。从大体上看,L2学习者的关键心理状态与任务结果之间的相关度要高于任务的核心特征与任务结果之间的相关度。然而激励潜能分数并未像模式预测的一样,比单个的任务特征与任务结果有更高的相关度。2)L2学习者的关键心理状态对任务核心特征和任务结果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3)L2学习者的个人成长需求的调节作用总体上得到验证。尽管由于理论框架自身的局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在某些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实验结果大致上验证了“任务特征模式”中所阐述的三组变量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讲,该研究提出了“任务特征模式”,为二语习得领域中对L2学习者内在任务型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任务特征模式”把原本单独研究的一些变量(如技能多样性、学习者自主性、反馈、内在任务型动机等)综合到一个系统的框架中,使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第二,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测量工具“任务诊断问卷”,其信度和效度也大体上得到了验证,为今后对任务型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第三,基于“任务特征模式”的理论框架以及实验结果,本文还提出了一套用于任务设计和诊断的具体步骤,较详尽地描述了如何通过任务设计以及改进现有任务来提高任务的激励作用。第四,该研究为二语习得领域中关于动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实证研究的支持。最后,从教学实践上来说,“任务特征模式”及其测量工具“任务特征问卷”主要有以下四个用途:(1)可以为任务设计提供启示;(2)可以在改进任务设计之前查询正在使用中的任务存在的问题,以便判断任务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时确定改进的方法;(3)可以用来预测评价任务重新设计的效果;(4)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型的任务的不同激励效果,为教学实践中不同类型任务的选取提供依据。另外,该研究为课堂环境中的任务型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任务特征模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来激发L2学习者的内在任务型动机。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任务特征模式”只是在L2学习者内在任务型动机的研究上迈出了第一步,为今后这一方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如果“任务特征模式”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更加系统地考察学习者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情境因素,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任务设计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为未来关于L2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