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掺杂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材料计算与模拟正在当代的材料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一性原理计算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参数,计算结果对材料性质有很强的预测性,这对材料的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rystal06软件包对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钛(TiO2)及其掺杂体系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 (一)铍(Be)掺杂ZnO的计算ZnO的禁带宽度对应于紫外光的波长,通过掺杂可以调节带宽,有望开发出ZnO基光电器件。Be是实现ZnO禁带宽度调整的合适掺杂源。首先计算了未掺杂ZnO的总能量、晶格常数,给出了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然后计算了不同Be掺杂浓度下,Be掺杂ZnO的总能量、晶格常数及禁带宽度。晶格常数变化基本符合Vegard定律,与实验结果符合。同时给出了不同掺杂浓度下,掺杂体系的电子总态密度及分波态密度。计算表明,掺杂体系的结构是稳定的;随着掺杂体系中所含Be组分的增加,禁带宽度在3.13~11.21eV之间连续变化。 (二)氮(N)掺杂TiO2的计算TiO2在光催化领域有重要应用。对TiO2进行N掺杂改性,使其在可见光波段得到响应,可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首先优化未掺杂金红石相TiO2的总能量、晶格常数,得到其电子能带结构和态密度;之后通过置换实现掺杂,优化结构得到掺杂体系的总能量、晶格常数及禁带宽度。禁带宽度由未掺杂时的3.27eV变化到1.27eV,表现出明显的吸收边红移,同时分析了掺杂体系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分布,给出了N掺杂TiO2在可见光波段产生光催化活性的原因。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进一步证实Crysta106软件包计算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学位
枝晶是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本文旨在采用固液热力学参数相等的对称模型,探讨各向异性表面张力及各向异性动力学效应对三维枝晶定常生长的影响。我们重新推导
本文利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永磁体表面直接实现了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防腐蚀镀层。通过不同的化学镀工艺配方,获得了六种不同Cu和P含量的Ni-Cu-P三元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镜
在激光物理中,光的相干性与光束传输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自发辐射等因素的存在,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光源和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是完全相干的,总是部分相干的,
自旋弛豫和自旋退相使非平衡自旋趋于平衡,是自旋电子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对自旋弛豫和自旋退相机制的理解能帮助人们有效操控器件中的电子自旋,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
学位
光纤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等特点。因为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使得其经常被用来检测非常微弱的振动信号。另外,由于光纤
要使集成电路集成度和性能继续沿着摩尔定律高速发展,MOSFET等电子晶体管的尺寸需要继续不断缩小,迫切需要引入高迁移率半导体沟道材料和具有更高介电常数的栅极氧化物层来取代
本文主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对硅烯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运用VASP软件模拟了Au吸附在硅烯上整个系统作为基底,研究其表面上吸附CO分子、O2分子、C原子、N原子、O原子的性质与它们直接吸附在硅烯(silicene)的表面上进行比较,得出Au吸附在硅烯上对其表面的活性的影响。经过模拟计算发现当CO分子直接吸附在硅烯上时属于物理吸附,CO与si原子不易成键;当CO分子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趋于微型化,需要磁性器件向小型化和高频化方向发展,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M_s、高电阻率ρ、高磁导率μ和低矫顽力H_c的软磁薄膜成为磁性材料发展的必然方向。由金属—绝缘介质组成的纳米颗粒膜同时集中了磁性金属的高M_s、高μ、高T_c和绝缘介质的高ρ的优点,从而成为软磁材料研究中的一个亮点。而颗粒间的交换耦合对于在磁性颗粒膜系统中实现好的软磁性是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