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资本风暴正在无情地颠覆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一个占据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正在用他们的亲身实践,挖掘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投资的内涵。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了界定:文中所指的“非效率投资”是一种不以企业或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行为,通常指经营者在投资决策中表现出来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投资短视、多元化投资等行为。
本文以非效率投资行为为出发点,讨论上市公司在不同的投资者控制下,投资者投资动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控制者以自己的利益为依托,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能实施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背离的盲目投资行为。本文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动机、行为及表现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和针对性建议。采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背后的内部行为人的动机,为优化投资决策、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提供合理的依据。
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非效率投资现象在于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其中国有股权比重过大义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源。因此,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退出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加强上市公司控股公司的责任、强化集团化的治理,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重点。要减少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不仅要构造权力制衡的治理结构,还要发挥治理机制的激励作用。
最后本文通过新疆德隆集团案例具体分析和验证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