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最初的、原始的欲望就是性爱与生存,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双重火焰,并成为古今文学所共存的主题,只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毫无顾忌地用“爱”这种欲望形式表现对自由和解放的不懈追求的作家。他的思想创作虽然还不能同鲁迅相比,但在“五四”文坛上,他也是一位公认的大家。在“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他本身所具有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能用人文主义的态度严肃地探讨人的情欲和生存问题,从个体的本能欲望切入到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借欲望的外貌,灌注启蒙的理性,把人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他的文本成为一面以独特角度反映“五四”时代人性觉醒历史的镜子。 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另类”作家的个体潜能,个体的种种欲望也在“合理”、“合法”的名义下得到极度地张扬。但同时由于受到西方后工业文明中的技术至上、工具理论、价值消亡和人格平面化的影响,他们大都淡漠了时代和他人,放逐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写作作为一种时尚,张扬狭隘的自我,告别形而上的精神内涵,把物质和官能的欲望作为另类生活的唯一驱动力。“另类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是文学需要关注和表现的,从中可以展示一种新的生活图景和新的文化含义,所以不能一概排斥。但是文学并 不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更应以独立的批判 精神,承担起价值取向批判的责任,告别饯层的欲望写作,寻找激情, 关注理性,回归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