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是目前造成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传统辨证方法主要根据医师经验来辨证,可操作性及重复性较差,影响了临床疗效。近年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者在高血压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因方法学的问题,至今尚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由于中医证候的动态性和多变性,需要积极探索正确有效的证候研究方法,以适应中医临床诊治的需要。在“八五”期间“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中,通过建立中风病“风、火、痰、瘀、虚(气虚、阴虚)”6种证候因素,较好的实现了辨证论治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中风病的研究表明,采用“证候要素”是一种优化组合证候辨证标准的研究方法,将这一思路运用到本研究中,将有助于了解3级高血压的证候分布规律。目的:探讨3级高血压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提高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本研究以高血压病为依托,从临床实践入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及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240例3级高血压病病人临床四诊信息(包括症状、舌象、脉象)的采集,并通过EpiData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将录入的Epidate数据转化为SPSS数据库,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聚类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总结出3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结果:3级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主要集中在“火、痰、瘀、虚(气虚、血虚、阴虚、精亏)、阳亢和气郁”9类。结论:3级高血压“火、痰、瘀、虚(气虚、血虚、阴虚、精亏)、阳亢和气郁”9类证候要素的提出,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本病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证候要素的相互组合,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