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工程中建筑物的体量越来越大,往往因长度超限而设置温度变形缝;同时在上部结构大荷载作用下,基础尺寸也会增大。因此通常会出现基础碰撞或重叠现象,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上部群柱设置在同一基础上,由基础将力传给地基,即做成群柱下联合浅基础或群柱下联合桩基础。我国规范规程对群柱下联合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均无相关条款规定,工程设计软件PKPM仅做指导性规定,另外国外规范对其只是有所涉及,无明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群柱下联合基础问题,设计者大多根据图集或各自的经验,采取各不相同的处理方法。由于缺少统一、合适的设计理论作指导,导致最终设计差异性较大,也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在现行基础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探求群柱下联合浅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基于单柱承台规范的群柱下联合桩承台的计算方法,对空间桁架理论在群柱下联合桩承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研究了群柱下联合浅基础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基于我国基础规范方法和基于ACI规范方法,计算出两种方法下二柱下联合浅基础的承载力、钢筋用量等等,对比分析了其受力性能和经济指标。建议采用基于我国基础规范方法计算承载力,同时也指出了ACI规范算法的不足,需结合我国基础规范对其进行修正。二、通过采用现行规范中承台计算方法基础上推广的两种方法:设置暗梁与未设置暗梁,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冲切破坏锥体假定,计算群柱下联合桩承台的受弯、受剪、受冲切承载力。其中提出,当800≤h0≤2000且λ<0.54时,在剪力设计值V等于冲切力设计值Fl时,冲切承载力大于剪切承载力,即此时剪切破坏起控制作用。三、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破坏准则和开裂、压碎理论,建立了二柱下联合桩承台的不同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通过比较裂缝图和荷载挠度曲线,分析了不同配筋方式对承台承载力的影响,初步得出承台的破坏原因。四、研究不同柱下联合桩承台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其应力、应变图,总结得出群柱下联合桩承台的传力机理,并建立其空间桁架模型。通过对既有公式的比较计算,分析适合工程计算的修正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与传统算法结果比较。分析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