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这几年的蓬勃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位,但是我国相关体系建设并没有跟上步伐,债券违约事件也在频繁发生,可见我国债券市场上的评级信任度亟需提高。一般情况下,债券市场上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会传递出或好或坏的信用信息,债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让这个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缓冲作用,从而维持整个金融市场相对稳定,所以信用评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目前现有的研究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信用评级机构的运行、管理、员工以及评级技术等方面的水平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信用评级质量仍然较受质疑,由此可以推断,我国目前信用评级质量较低应该是我国监管没有跟上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我国金融研究学者对于债券质量以及相应监管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特别是2018年债券违约潮,让很多学者为之讨论,而且2019年1月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增强,评级机构将走向国际化竞争趋势,这将使我国的评级行业的竞争程度增加,为了将来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信用监管政策,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首先,本文对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以及评级行业监管现状描述,发现我国评级质量有待提高;通过监管对债券评级过程中参与者的博弈分析以及评级机构的行为选择分析,得出监管有利于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真实披露信息的结论。然后,根据最近几年发布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监管政策,根据发布监管政策的时间分成各个时间段,选取2013-2020年间的债券评级以及其他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债券宏观和微观两类影响因素中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个时间段中评级对于利差的影响程度,并用似无相关模型检验方法对各时间段的系数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2018年违约潮发生的时候信用监管政策没有产生相应效果,我们对这个时期的政策失灵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实证小结中分析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应该加强法律建设、提高机构之间的独立性、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