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丝方法及其纳米纤维制备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高压静电场中受静电力作用克服表面张力而产生带电喷射流,溶液或熔体在喷射过程中干燥、固化最终落在接收装置上形成纳米纤维毡。   在较大的气压和气流作用下,在溶液自由液面会产生火山口状的隆起,这种隆起与传统静电纺丝工艺中的泰勒锥十分相似。本课题利用这一切入点,首次提出了基于火山口状泰勒锥的静电纺丝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为了揭示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丝方法的主要原理,本文首先基于化工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理想气体方程等有关理论,建立能够形成稳定的火山口状溶液隆起的气压与溶液性质之间关系的模型,为建立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的临界条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纳米纤维制备方面,本文以常见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利用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方法纺制纳米纤维。本课题首先考察了电压、纺丝距离、气压和溶液性质(电导率)等对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纳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并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直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纺丝液中电压、纺丝距离、气压、导电离子含量等参数对纳米纤维的形态和直径分布有重要影响。纳米纤维平均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分布也趋于集中;随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直径分布先趋于集中后分散。气压达到可纺丝条件之后,对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气压的增大,纤维直径分布趋于集中;纤维平均直径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直径分布更集中。为了进一步研究各参数之间的交互影响,本文利用响应面法(RSM)对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丝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气压是影响火山口状静电纺丝过程的最显著因素,显著性顺序为:气压>电压>纺丝距离。根据拟合出的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纳米纤维的三个因子之间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得到纳米纤维平均直径最小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26.29kV,纺丝距离8.74cm和气压10kPa。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62.2nm,与理论值60.64nm基本上吻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论证了火山口状泰勒锥静电纺丝技术的可行性,也为进一步完善火山口状泰勒锥的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密封已在各种流体机械和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机械密封在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等方面的意义重大,逐渐发展成为某些场合的关键技术,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密封理论、技术及产品展开研究,但对密封作用机理的解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探讨端面微造型在机械密封中的作用机理,本文以形成动压效应的几何楔空间为切入点,分析了端面微造型在摩擦副表面中的几何构成。分析结果表明:端面微造型使摩擦副
节水灌溉是新型农业势在必行的技术,其核心就是根据作物的需要直接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系进行浇灌。准确地判断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作物需水量的诊断方法有两种——直接计算法和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间接计算法,本文研究的是间接法,ET0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作用于诊断结果。计算ET0的方法模型有很多,但是普遍受气象资料短缺的限制,随着智能学习的进步与完善,预测算法克服了气象资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粘接性能以及容易固化成型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聚合物材料,被作为砂轮粘合剂、工程塑料、电子电器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军工装备等领域。随着工业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仪器设备的工作条件更加苛刻,对机械器件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因为热性能及摩擦性能较差等缺点,传统的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无法满足高性能装备、高性能零件及高性能加工要求。本文利用新型二维材料Ti
学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设施的不断融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主要依靠现代电子信息和电子设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
2019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
期刊
2019年,商务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期刊
测力轮对是轨道车辆动力学试验研究中的核心"传感器件",标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被测轮对的评估结果。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轮对标定试验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速列车轮轴是列车运行安全的主要部件之一,随着列车的高速化,轮轴的疲劳问题也日益凸显。轮轴载荷谱的编制及其分布特征的确定是对轮轴进行疲劳评价和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