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光中是当代台湾引人注目的一位诗人,其诗歌具有感知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的历程。从《舟子的悲歌》到《天狼星》是诗人创作的实验期,这一时期诗歌的感性和知性的表现还不成熟,其间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其诗歌经历了从新月浪漫派到现代主义的变化;从《莲的联想》到《隔水观音》是诗人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诗歌的感性和知性表现趋于成熟,诗人通过对西化的反思开始“浪子回头”,诗歌表现出鲜明的新古典主义特征,进而深入到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而自《紫荆赋》至今是诗人创作的深化期,表现为兼容并蓄的写实风格,并具有多元取向的特征。
余光中诗歌感知交融、情理结合的方式主要有:由具象生发抽象;具象和抽象交织;在具象中加入思辩色彩。而促成其诗歌感知交融、情理结合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以及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等。
余光中诗歌的感知交融、情理结合还分别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感性和知性的表现上。总的说来,其诗歌的感性表现具有情采并茂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命的伤痛——乡愁美;鲜明独特的意象美;“律中求变,变中寓常”的语言美;而其诗歌的知性表现具有深宏广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其诗歌的生命意识和时空意识及其艺术表现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