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产生和应用,使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渐渐处于上风。由于工业化的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都市化的现象以及都会区的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诞生让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为都市化创造了先决条件。以理性与科学为理论基础的都市化进程彻底瓦解了人类社会绵延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形态与农耕文化传统,在高度的抽象化与社会化的都市建设中,人类个体的感性生命需要受到了压制与摧残。但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原始的自然的渴望并没有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而消逝,工业技术越复杂,建筑受到的加工程序就越多。建筑也就更加抽象和理性,人对自然的距离感也就越强烈,所以建筑的高度抽象化与社会化反而更加促使了人对于原生态环境的追求。与自然共生的建筑重点强调与自然的共同生存与发展,它解决的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的距离感和人对工业化的排斥感问题。如果工业技术越复杂,建筑受到的加工程序就越多,建筑也就更加抽象和理性,人对建筑的自然认同感也就越弱。本研究主要研究弱化工业化痕迹的方法,生土建筑具备了很多与自然共生建筑的优势,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需要去平衡技术,使用适宜的技术,利用土材料来探索与自然共生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