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文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姚莹文学整体研究,来揭示其文学创作的特色。   姚莹所处的时代充满内忧外患。姚莹是当时睁眼看世界的少数先进分子之一。本文对姚莹生平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考释,并重点考察了姚莹文学交游情况。姚莹文学交游主要是在桐城派作家与经世派作家之间,桐城派作家主要是姚氏家族成员与姚鼐弟子。通过对时代背景、姚莹生平及其文学交游的考察,可达到对姚莹文学创作背景的整体认知。   姚莹散文创作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本文试图从姚莹以儒释佛的佛学观出发,来阐释其儒家思想,进而揭示其“经济”文论的内涵。姚莹《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边疆史地散文著作以“就藏人访西事”的“师夷”倾向及“改革弊政”的主张,成为其践行经世致用思想的记录。本文从今人对姚莹思想“师夷”倾向的争议点楔入,试图用新的眼光来阐释姚莹的“师夷长技”思想。姚莹以边疆史地散文为代表的散文的创作特点是雅洁与实用,是姚莹自由创作个性的展现,此类作品透露了近代社会的清新气息。   本文还对姚莹诗歌创作风格进行了辨析。姚莹诗歌创作风格的整体倾向是以盛唐诗为宗,这是姚莹诗作较突出于姚门弟子之处。姚莹诗歌主要风格有两种:自然清新与劲健老成。自然清新之作中对海外及川藏一带新鲜事物的描绘诗,可视为近代以写“新思想、新事物”的“诗界革命”先声之作。姚莹劲健老成之作,则一定程度地沿袭了桐城派传统的“以文为诗”创作手法。以《论诗绝句六十首》为代表的姚莹诗论与倡言经世致用的文论相比,其主情色彩令人瞩目,体现了姚莹经世文学思想主流中的审美异质。
其他文献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会让人联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实,他的原名并不叫包惠僧,据《包氏宗谱》载,他原名德芬,号梅生。据说他刚与董必武认识不久
提出了一种前后顶梁和前后底座分别铰接的新型超静定液压支架,详细介绍了该支架的结构特点,并阐述了其整体参数的确定方法,为同种类型支架的初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A new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
以崇明电网SCADA系统中的海量电网运行数据为分析对象,基于功率平衡准则,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得到有效数据集.首先从时间维度上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崇明地区年总
受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译本小说、新小说思潮的推动下,晚清时期出现了以科学题材为主的小说作品,本文围绕着晚清科学小说进行探讨,分成下面五个部分:一、绪论。对二十世纪初至当
学位
挖掘、上报信息,保证数量是基础,提高质量是根本,增加分量是关键,发挥能量是目的。只有做到数量、质量、分量、能量的有机统一,才能发挥信息工作的“耳目”、“桥梁”和参谋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得地理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经验,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先秦时期是儒家道德文化的奠基期,后世儒家的许多道德观念即形成于此时。“三达德”即仁、智、勇亦或作智、仁、勇,是这一时期儒家所倡导的三种通达的德目。在孔子之前和之后,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