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令海峡周边的北极与亚北极海域是了解现代和过去北极变化的关键地区。本论文以白令海峡北侧楚科奇海盆的M01孔和南侧白令海盆的BR02孔为研究对象,初步对比探讨了白令海峡南北两翼海盆的古海洋学特征特别是晚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极区与亚极区海冰(冰盖)和海流的演变信息与关联。通过对M01孔和BR02孔沉积物中颜色、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旋回的对比研究,获得如下几点结论:(1)M01孔沉积物颜色的韵律变化明显,大致可划分出3个褐色层(B1~B3)和2个灰色层(G1~G2);褐色层与间冰期(MIS1期、MIS5期和MIS7期)相对应,灰色层与冰期(MIS2期~MIS4期、MIS6期)相对应。在中全新世、MIS5.1、MIS5.3、MIS5.33、MIS7.1、MIS7.3等大暖期到来之前,曾出现多个冰筏碎屑事件。在MIS2期~MIS4期(末次冰期)和MIS6期,楚科奇海盆一带可能为巨厚的海冰所覆盖,相应沉积物中冰筏碎屑含量少。(2)BR02孔比较完整地记录了MIS2期和MIS3期的多个冰筏碎屑事件,包括H0、AL1、AL2、AL3、AL4、H4和H5等。MIS2期和MIS3期白令海盆频繁的冰筏碎屑事件说明,白令海盆在末次冰期位处北半球冰盖的南缘特别是劳伦冰盖的西南缘,每一次千年时间尺度的冷暖波动均可能引发冰筏碎屑事件,冰筏碎屑事件集中发生在冰消期及冷暖转换期。(3)MIS1期、MIS5期和MIS7期,楚科奇海盆及海台区为季节性海冰所覆盖,太平洋水、大西洋水和携带冰筏碎屑的波弗特涡流活动加强,咸水和淡水的层化现象弱,底层水含氧量高,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物呈褐色或黄褐色,含较多的冰筏碎屑,富Mn、Co、Ni、Cu,有机质含量较高,浮游有孔虫等生物遗壳较多,同时来自北太平洋富火山物质源区的富Na矿物增加。(4)白令海盆BR02孔上部17~21cm段出现Mn和Ba的富集,说明在全新世大暖期,随着白令海峡通道的开通和进入北冰洋水量的增加,白令海环流加强,水体层化减弱,海盆底层水的含氧状况明显改善,同时硅质生物生产力亦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