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索龙达讷山泛非期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东南极索龙达讷山泛非期花岗质岩石采用高精度锆石U-PbSHRIMP定年,获得Lunckeryggen花岗岩中锆石的年龄为584±7 Ma、Defuk花岗岩中锆石的年龄为619±7 Ma、Mefjell正长岩中锆石的年龄为534±13 Ma。这些年龄结果基本上代表了索龙达讷山泛非期不同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花岗质岩石形成于620~500 Ma。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索龙达讷山花岗质岩石与东南极的普里兹湾和毛德皇后地等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可对比性,为研究东南极泛非期构造热事件提供了初步的证据。另外,针对索龙达讷山花岗质岩石中存在多期热流体活动,对石英和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并利用显微测温技术检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其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介于156.4~356.7℃,次生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介于111.2~182.3℃。通过对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定表明索龙达讷山花岗质岩石经历3期热流体事件。原生流体包裹体是在花岗质岩浆上侵就位固结过程中被捕获,次生流体包裹体可能受后期岩浆热事件的影响,在花岗岩体形成后由于后期热液的作用沿矿物晶体的裂隙或裂缝被捕获而形成。
其他文献
便携式X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测定、适合野外作业、成本低、仪器轻便等特点。近年来野外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光谱仪及膝上计算机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工艺技术上的进
遥感图像可以客观、真实、全面的记录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形态等,其信息密度大且连续性好。因此,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表形态、构造变形和城市变迁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调查、监测和分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灾害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遥感卫星提供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影像数据,遥感图像融合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遥感图像融合可以结合不同图像的信息得到更好的遥感图像,目前存在很多遥感图像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其矿床以矿集区形式沿长江呈近东西向-北东向弧形展布,带内发育铜、金、铁、钼、铅、锌、银、钨等已探明的200多个矿床。长江中下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在临界点附近具有奇异性,也称为临界现象或临界效应。临界区内流体热力学性质的精确模拟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或模拟地球和行星内部的许多地质过程,而且
河北省金矿资源比较丰富,以冀东迁西和冀西北宣化崇礼最为密集。全国和河北省市场需求强劲,金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旨在根据矿产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