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商洛马角寺钼矿位于小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矿区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区内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出Mo、Pb、Zn等元素异常,指示有多金属找矿前景。之前虽有多家地勘单位在本区开展过异常查证及地质找矿工作,但由于其使用的勘查手段较为单一,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2010-2012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队承担了涵盖本区的“陕西省洛南县洛源多金属矿普查”(陕西省基金项目61200901014)项目。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工作中综合运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化剖面测量及槽探、钻探工程验证等探矿手段和方法,在区内发现了马角寺钼矿床。尤其是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发现该矿床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1:10 000地质草测,大致查明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并对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Mo、(Au)为成矿元素,Ag、Pb、Zn等为指示元素。同时,在区内再次圈出Mo、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再现性较好。共计圈出单元素异常122个,其中金异常18个、银异常25个、钼异常23个、铅异常18个、锌异常21个、铜异常17个;圈出综合异常6个,其中甲级异常3个。运用1:2 000地球化学剖面对其中2个土壤综合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一条含钼矿化构造带(Q1)。利用地表槽探及稀疏钻探工程对其进行揭露和控制,从中圈出Mo矿体4个,初步估算333+334类矿石资源量1706.79千吨,钼金属资源量2547.6吨,伴生V2O5资源量2548.32吨。综合研究1:10 000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显示,本区仍有Mo、(Au)矿床的找矿前景,并在区内划分出二级找矿靶区及三级成矿靶区各1个,对今后该矿区找矿提供了有用线索。该矿床的发现是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成功找矿的一个典型实例,说明1:1万土壤测量在小秦岭地区是寻找钼、金多金属矿的有效方法,应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