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是二十世纪中国美学、诗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而他深厚的中西诗学背景又使得他成为中国比较诗学的开创人物。维柯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文艺家,他在代表作《新科学》中提出著名的“诗性思维”理论与其同时代的启蒙主义的理性思潮形成鲜明的对立,对后世的诗学理论,尤其是整个二十世纪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光潜与维柯诗学理论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两者内在联系性的研究对于中国诗学,尤其是比较诗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的中国诗学,从宏观上看,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说五四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为这场转型拉开了大幕,49年以后的诗学研究又为其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到了本世纪初,中国诗学的现代化转型,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从微观上看,中国诗学又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的困难重重,西方诗学的中国本土化所造成的“失语症”,剽窃、抄袭等学术腐败的横流与创新精神的沦丧,如何融合中西诗学而不堕入庸俗和形式主义的怪圈,成为当今中国诗学的最重要命题。
维柯与朱光潜诗学的内在联系首先将给予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和融合以巨大的参考意义。维柯的诗性思维从根本上看,已经跳出了西方诗学的一贯思路和视域,具备了比较诗学的眼光与胸怀的。朱光潜诗学与维柯的内在联系核心正在于此,两者都不在是局限于地区、国别之内的论述,并出发点上就趋向于一致。维柯以原始思维为基点,将人类学与心理学融入到诗学研究之中,使其理论具有了极大的普遍性和开阔的眼光。朱光潜精熟的中西诗学又使诗性思维说更具备理论品格。其次,研究两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中国诗学的未来建设也将会有指导意义。中国诗学的未来之路,不外是西方诗学的转入和本土化,以及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朱光潜对于维柯诗学的介绍及解读,就是西方诗学本土化的成功范本。朱光潜深厚的传统诗学背景在这一介绍和解读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正是由于他扎根本土诗学,站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国诗学的未来之路,才能在引入西学之时,能够非常冷静客观地进行辨析和阐释,而不至于陷入混乱与迷惘之中。
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关系入手,证明其理论的内在联系。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维柯提出诗性思维的内涵及其背景,以期透过对诗性思维的表面化理解和解释,达到对其深刻意义的认知。分析他的思想有别于启蒙主义时代主潮的特殊性和深层实质。进而以克罗齐的“直觉”说为媒介,说明了朱光潜早期西方诗学接受过程中受到维柯诗学影响的可能性存在,并通过朱氏诗学的一些表征加以辅助证明。第三章,通过三个主题,直觉、想象、同情与移情,详细论述朱光潜与维柯诗学的内在性联系,这三个主题实际上都是在中西诗学的大基础上展开的,以对维柯的研究为开始,以对朱光潜的研究为终结,每一主题中都以中西诗学的代表性理论为中心展开论述。这样一来,中西诗学既可以通过各自的代表性理论彰显自己的地域性特色,又在一开始就在维柯诗学中融合于一起,并在朱光潜诗学中得到总结与重构。这种比较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于中西诗学的总体把握避免陷入庸俗和形式主义的比较研究之中,另一方面,又因为有具体理论的支撑,而不至流于空洞与虚无。第四章是对于后朱光潜时代中国诗学一个小小检讨与个人对于中国诗学及比较诗学的一些看法,中国诗学的建设在今天正如上文已经说过的,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走哪条路,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前途未知的时候,回顾过往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对于前人诗学,尤其是大家诗学的研究对中国诗学的发展有参考意义。朱光潜作为20世纪中国诗学的代表性人物,毕其一生于中西诗学的融合与中国诗学的重新建构,他在很多领域都提出了开拓性的理论,为中国诗学视野的拓展和现代化贡献良多。后朱光潜时代的中国诗学不能舍弃他的理论,也不能停留于他的理论毫无作为。朱光潜的理论博大而深刻,笔者相信其理论中还有很多未为学界认识到重要内容,而目前对于朱光潜的研究现状及所达到的水平,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加强研究的力度和提高研究者的整体水平,就成为当前朱光潜研究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