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冠脉高危左主干病变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术后出血、输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5年至2016年期间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115例冠脉高危左主干病变患者,依据中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术前停药5d及5d以上组(A组)、术前停药3~4d组(B组)、术前停药1d组(C组)以及服药至术日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梗、死亡)、二次开胸等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急性心梗发生率、二次开胸发生率、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引流量和术后总引流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引流量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596.82±412.682)vs.(611.18±210.745)vs.(403.76±116.073)mL,P<0.05],B组虽然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引流量也是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输血浆比例和输血浆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未输血小板。C组和D组对红细胞的需求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冷沉淀的需求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术前5d内继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但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及术后早期死亡率。对于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冠脉高危左主干病变患者,应该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可缩短停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