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免疫稳态的调节细胞,可以激活初始T细胞。可以诱导自身免疫耐受的DCs叫作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tDCs)。tDCs低表达MHC 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并在自身免疫病中发挥强有力的免疫调控能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或血小板生成抑制为主要特点。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识别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激活,导致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耐受被打破。最近研究显示,tDCs作为一种免疫细胞用于自身免疫紊乱的治疗已取得成功,如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胶原或佐剂诱发的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等已有临床试验报道。我们参照国外有关文献,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产生tDCs,用主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研究tDCs对ITP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目的:1.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在诱导培养小鼠骨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tDCs)中的作用,观察不同因子组合培养条件下tDCs的形态学、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寻找培养细胞所需要的最佳细胞因子;2.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小鼠模型,观察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平均体积等临床指标的变化;3.探讨TGF-β1和IL-10联合诱导的tDCs在ITP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tDCs的诱导培养:采用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IL-4, TGF-β1、IL-10或TGF-β1和IL-10两种因子联合的RPMI1640培养基中诱导培养小鼠骨髓tDCs,按不同的组合分为五组进行体外诱导培养:imDC组(GM-CSF+IL-4)、mDC组(GM-CSF+IL-4+LPS),10-DCs组(GM-CSF+IL-4+ IL-10)、T-DCs组(GM-CSF+IL-4+TGF-β1),10T-DCs组(GM-CSF+IL-4+IL-10+TGF-β1)。并利用GFP慢病毒感染tDCs细胞。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80、CD86、I-A/I-E、CDllc、PD-L1、ILT3表达,WST法检测各组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qRT-PCR法检测IL-12和CCR7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的分泌水平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TGF-β的分泌水平。2.ITP小鼠模型的建立:应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MWReg30抗体(模型组)或PBS(对照组)腹腔免疫BALB/c纯种小鼠,分别于免疫后的第1h,3h,24h,48h,72h,96h,120h取血检测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hl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及TGF-β水平,同时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尤其是巨核细胞系的数量和发育情况。3.tDCs在ITP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ITP小鼠体内输注GFP慢病毒转染后的用GM-CSF、IL-4、IL-10、TGF-β细胞因子体外联合培养诱导的小鼠tDCs。实验分两组:治疗组(输tDCs)和对照组(输PBS)。输注抗体1h后接受细胞或PBS治疗,免疫荧光进行细胞体内定位的研究;于免疫后的第1h,3h,24h,48h,72h,96h,120h取血监测血小板计数,应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中Thl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1.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IL-4、IL-10和/或TGFβ联合诱导培养可生成耐受性树突细胞(tDCs)。2.各组tDCs的特点:1)10-DCs,与mDCs相比,高表达DCs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c,低表达I-A/I-E和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抑制性分子PD-L1和ILT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产生较低的IL-12和CCR7;分泌较高水平的IL-10和TGF β;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较低,IL-10的水平较高,但TGFβ的水平未有显著变化。2)T-DCs,与mDCs相比,高表达DCs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c,低表达I-A/I-E和共刺激分子CD80,高表达抑制性分子PD-L1和ILT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未显著降低;产生的IL-12和CCR7未有显著变化;分泌较高水平的TGFβ,IL-10的分泌量未有显著变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 α的水平较低,IL-10和TGF β的水平较高。3)10T-DCs,与mDCs相比,高表达DCs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c,低表达I-A/I-E和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抑制性分子PD-L1和ILT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产生较低的IL-12,CCR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分泌较高水平的IL-10和TGFβ;与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 γ的水平较低,IL-10和TGFβ的水平较高。3. ITP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相关检测:1)GFP慢病毒转染tDCs后,细胞成功呈现绿色荧光,且并未改变细胞的表型。2)BALB/c小鼠接受MWReg30抗体腹腔注射,与对照组相比,1h后血小板数出现明显下降(P<0.05),并在48h达到最低点,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并于120h回升至正常。3)造模时,随着血小板计数的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相应的增大,至24h时己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于48h达到最大值并持续至120h(P<0.001),且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和数量均无显著变化。4)造模组小鼠体内的P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造模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小鼠未接受抗体注射(0 h)时的因子水平相比,IFN-γ在注射抗体3h后即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至120h恢复正常;而IL-4则在注射抗体24h后出现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96h恢复正常。而IL-2、IL-10及TGF-β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4.tDCs在ITP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1)lOT-DCs治疗组相比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了ITP小鼠的血小板数目。2)lOT-DCs治疗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的IFN-γ水平,相比较PBS对照组小鼠,在接受MWReg30抗体注射后3h、24h、48h、72h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L-4、IL-2、IL-I0及TGF-β其他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10T-DCs治疗组小鼠的脾脏内可见呈绿色荧光细胞。4)10T-DCs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较PBS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GM-CSF、IL-4、IL-10和TGFβ联合诱导培养的tDCs效果最佳。2.建立了理想并稳定的ITP小鼠模型,为ITP细胞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可以经尾静脉迁移至脾脏并发挥作用,明显升高ITP小鼠的血小板数目、降低体内IFN-γ的水平。4.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缓解ITP小鼠症状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小鼠体内Treg细胞的比例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越来越多,而学校的实验室硬件设施相对较少,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减轻面临的就业压力。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组织得以越来越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到了迅速的转变,开始逐
本文重点论述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辅导体系的新思路,介绍了利用新思路做的一些工作。
第一部分: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抑制剂改善心肌肥厚并影响连接蛋白重塑研究背景:心肌肥厚是心脏疾病中的一种病理改变,其可能与机体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体系和内环境失稳密切
目的:心肺运动试验能够客观、定量、整体评估受试者心肺功能。摄氧效率斜率作为心肺运动试验一个亚极量指标,可以很好的评价左心衰竭患者预后。摄氧效率斜率能否独立预测特发
对氯化钙生产中Ⅰ、Ⅱ效加热蒸发系统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Ⅰ、Ⅱ效的汽源加以改变,把Ⅰ效的正压操作改为负压操作,使之适应生产需要,降低汽耗,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2010—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能力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分析师关注对二者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司管理者能力越强,其权益资本成本越
本文主要谈的是机房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机房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