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物质文化和宗教习俗,因此不同的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文化内涵,是一定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简言之,文化负载词是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而言,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没有完全对等或对应的词汇来表达。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翻译目的论。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翻译活动亦然。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以语法和语言为主导、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思想,强调语言的文化交际作用,认为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目的论的视角下,好的译文应对翻译活动的组织者、翻译者、原文作者、译文读者等多因素负责,任何实现了文化交际作用的译文都是可以接受的合适的翻译。本文以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及合适的翻译这一标准,详细对比分析了贾尔斯、格里菲斯、林戊荪、罗志野的《孙子兵法》的英译本。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译文若能实现文本的交际目的和文化功能就是适当的翻译。林戊荪、罗志野、格里菲斯的译著对部分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都采用了音译加注译的方法;贾尔斯的译著较其他三本译著相对简单,对文化负载词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说明。总体而言,四个译著根据各自的翻译目的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符合目的原则;译著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传达了原语的文化内涵,在译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了其文化交际功能,符合连贯原则;同时译著对原文作者、翻译者、译文读者等多因素负责,符合忠实原则。当然,四个译著对个别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本文对文化负载词在《孙子兵法》四个著名英译本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翻译目的论的理论研究,同时将该理论运用于实践,促进该理论在不同译本对比研究中的运用,尤其是文学著作的多译本对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