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开辟了“阅读与思考”这一拓展性栏目,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为学生提供选学素材。它篇幅短、内容新、阅读性强,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是相当不错的数学教学素材。但从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其他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新教科书中的“阅读与思考”,有些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属于大纲要求的课堂教学的的内容;有些老师认为考试时不考这部分知识;有些老师考虑到课时不足、教学进度等因素,忽视对学生进行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或者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在课下看一看,出现了教师不重视,学生不阅读也不思考这一现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阅读与思考”这部分内容师生的使用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教科书中编排“阅读与思考”这一模块的意义有没有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呢?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一中高三年级94名学生和高中各年级15数学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访谈,探究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完善教学,体现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得“阅读与思考”内容的价值得以体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有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统计了教科书中“阅读与思考”的具体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阐述了“阅读与思考”的功能和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对磴口一中教师使用“阅读与思考”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阅读与思考”的情况做了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寻找影响“阅读与思考”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第四部分,主要对“阅读与思考”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建议。第五部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