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夹脊穴对大鼠后肢血管舒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ackC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电针刺激大鼠背部L3-5夹脊穴对大鼠后肢皮肤血流的影响。2、观察注射辣椒素类似物(RTX)、降钙素基因相关肽8-37、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拮抗体格列本脲、钙离子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拮抗体蝎毒素等试剂对电针刺激大鼠夹脊穴皮肤血流改变的影响,探讨电针夹脊穴与脊髓刺激诱导肢体血管舒张的相关性。3、通过对累及刺激夹脊穴后大鼠血浆中的NO、ET-1、6-K-PGF1α、TXB2含量改变,以及动脉壁eNOS、ET-1表达水平的观察,探讨电针夹脊穴舒张大鼠后肢血管的作用机理。方法:1、将清醒Wistar大鼠固定,针刺大鼠背部L3-5夹脊穴,然后接电针刺激,比较各阶段大鼠皮肤血流PU值的改变。2、电针刺激大鼠夹脊穴后,分别注射辣椒素类似物(RTX)、降钙素基因相关肽8-37、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拮抗体格列本脲、钙离子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拮抗体蝎毒素,比较各试剂注射前后刺激大鼠夹脊穴后肢皮肤血流PU值的改变。3、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与电针组,电针组每日电针大鼠背部L3-5夹脊穴,累计刺激15日后两组大鼠采血,ELISA法检测NO、ET-1、6-K-PGF1α、TXB2含量。4、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短期刺激组、长期刺激组。短期组与长期组大鼠每日电针背部L3-5夹脊穴,短期组累计刺激7日,长期组累计刺激15日。分别取三组大鼠股动脉,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动脉壁eNOS、ET-1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刺激大鼠L3-5夹脊穴可增加大鼠后肢皮肤血流PU值。2、辣椒素类似物(RTX)、降钙素基因相关肽8-37、格列本脲、蝎毒素可抑制电针夹脊穴诱导的皮肤血流增加。3、经过累计刺激后大鼠血浆中NO、6-K-PGF1α含量升高,ET-1、TXB2含量下降,后肢动脉eNOS表达增强,ET-1表达下降。结论:电针刺激大鼠L3-5夹脊穴可以诱导大鼠后肢血管舒张,而且这种舒张效应与脊髓刺激的结果类似。同时累计刺激可以改变大鼠血浆中舒缩血管物质的含量,并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为临床治疗PAOD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经济发展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概念的理解、方法和目的的研究、现状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审视,探讨建设项目全
设施种植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设施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是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
传统军事学历院校综合实力评估系统,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各院校的办学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针对部队院校实际,构建了硬实力评估指标体系与软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
本文对日本权威数据库-CINII收录的高校语言教育领域开展的档案袋实践研究,进行系统考察,发现该领域对档案袋基本形成共识性解读。但同时,由于发展历史短等原因,在诸如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