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切换算法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蜂窝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等多种无线网络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些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收费标准、带宽等参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能够将这些无线网络有效地融合,就可以提高网络容量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并且降低网络基础建设费用。如现有的蜂窝网络覆盖范围广,能保证用户不间断的网络连接,且数据的传输具有高可靠性,但是其传输速率较低。而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无线宽带业务,弥补了蜂窝网络数据率低的缺陷,给用户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但是其覆盖范围小且不具有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若能将它们有效地融合,就能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垂直切换作为实现这些无线网络融合的前提,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切换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对异构无线网络的特点和技术方案进行了概述,特别是对于移动性管理以及移动性管理中的切换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了解了切换判决因素和算法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当前典型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然后,由于垂直切换判决算法中需要考虑多种判决因素的影响,而当前的切换判决算法中存在只考虑了个别判决因素或者在考虑了多个判决因素的同时获取的属性权值过于主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与最优权值的垂直切换算法,将垂直切换判决问题作为一个多属性决策类问题来解决。首先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核心属性因素并结合模糊逻辑的数据处理能力,然后利用熵值法来调整层次分析法获取的主观权值,使最终确定的权值达到目标模型的最优解,并保证终端接入最佳网络。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切换次数、切换阻塞率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针对不同的终端业务可以有不同的切换效果。最后,论文提出了能够在切换过程中保持各网络负载动态均衡的垂直切换算法:基于动态负载均衡的垂直切换算法。在该算法中,通过模糊逻辑对属性参数进行处理的同时引入了神经网络算法来保证网络的负载均衡,有效结合了模糊逻辑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模糊神经网络处理之前还引入了预判决与预处理模块,对一些简单明显的情况直接作出判决,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引入预判决模块可以有效降低判决时延。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呼叫阻塞率和切换阻塞率,并由此说明了该算法在保持网络负载均衡方面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复杂的背景环境中所接收的信号往往是由不同信源产生的多路信号的混合。例如:几个麦克同时收到多个人的语音信号;在声纳、阵列及通讯信号处理中,由于耦合使数据混叠;多传感
我国铁路GSM-R网络的发展目标是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移动通信网络,而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对互联互通测试技术的研究是良好完成各厂家之间互通性
多描述编码(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MDC)是一种有效的、不用重传方式来补偿网络丢包的编码方法。一个输入信源经多描述编码生成多个码流,每个码流称为一个描述,它们独
当前我国已成为规模上世界第一的通信大国。宽带网络不断发展建设,通信质量不断提高。视频通信无疑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当前的数字视频分配主要以MPEG-2为基础,这是一个近10年的
Ad Hoc网络不需要有线基础设备的支持,可以通过移动主机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动态、快速变化、任意移动、多跳等特性,被视为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无线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对本世纪人类生活和科技进步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近几年它在智能家居、医疗检测、车辆参数检测、农田信息监测等方面都得到了广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分组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向分组化全IP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其支撑的3G信令网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着基于电路交换
IPTV是一种新型的基于IP网络的视频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IP网络最初是为数据应用设计的,实现相对简单,只能提供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IP网络的这个特点使得IPTV缺乏
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由于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结构的日趋复杂,需要引进不同厂家的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意识逐渐加强,使得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在近年来迅速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这些身体特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