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及鉴定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相关差异蛋白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c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症状评分高低的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三者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及寻找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与代谢通路,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初步探索慢性荨麻疹某种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选取依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确诊的33名CU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者,CU患者再根据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表(UAS)评估分成15名CU评分高患者和18名CU评分低患者。比较三组间的临床基本资料及CU评分高和CU评分低两组间血脂水平,并收集就诊时有皮损的CU患者的皮肤镜资料;2.采用蛋白标签定量技术(TMT)、联合液相质谱串联质谱(LC-MS/MS)的研究技术对慢性荨麻疹患者(33例)及健康对照者(12例)共45例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测,得到相关蛋白质组学的原始数据;3.利用Mascot2.2和Proteome Discoverer1.4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定量分析,从中筛选出三组间的差异性蛋白质;4.通过聚类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对鉴定到的所有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出有一定意义的蛋白及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相关通路;5.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和Office 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多个均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U评分高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C(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等指标与CU评分低患者相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U患者局部或全身性风团,有典型的皮肤镜征象,包括淡粉色背景,线状分枝状血管网;3.CU评分高组、CU评分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液样本经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共检测发现831种蛋白质。以倍数变化>1.2倍(上调>1.2倍或下调<0.83)且P值<0.05的标准,对831种蛋白质进行筛选差异表达蛋白。CU评分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蛋白质有6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10个。CU评分低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蛋白质有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6个。CU评分高组与CU评分低组相比,上调差异蛋白质有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5个,其中表达下调的铁蛋白轻链,差异倍数为0.72,P=0.01;4.CU评分高组、CU评分低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组间差异表达蛋白质经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固有免疫应答及信号转导的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映射到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活化等重要通路;5.CU评分高组及CU评分低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个对比组间存在共同差异表达蛋白,其中表达上调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3,表达下调包括纤维蛋白原α链、纤维蛋白原β链、纤维蛋白原γ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同时经蛋白质相互网络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α链、纤维蛋白原γ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纤维蛋白原β链与其他差异表达蛋白连接度大,连接度分别是10、8、8、6。【结论】1.CU评分高患者与CU评分低患者相比,TCHOL、TG、HDL-C及LDL-C等指标均无明显临床意义。2.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CU评分高组、CU评分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液样本中有多种蛋白质分子改变,共鉴定到的蛋白质有831个。其中,铁蛋白轻链可能是判断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轻重的参数之一。3.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出,补体和凝血级联、血小板活化通路可能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4.经差异表达蛋白质聚类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其中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纤维蛋白原可能是在慢性荨麻疹发病的某些环节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到来,人们对各种生活场景需求的提高对通信技术也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对于不同的场景下信息传输时选取的信道编码方式也不同,在一些需要频繁调用的指令和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满足人们应用需求的同时,它将从频谱效率、能量效率以及成本效率进行一次革新,进一步开拓移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时代将至的今天,海量连接成为支撑物联网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作为无线通信中关键环节之一的多址接入技术首当其冲成为无线通信的热点研究课题。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限制了传统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在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5G)中的应用,因此为了在有限
目的:通过全面的调查问卷,明确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患病率,并根据持续时间、程度、变化趋势、残疾维度和分布描述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多维症状,了解瘙痒的影响因素,明确瘙
本文主要研究将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相结合,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固有的低检测特性基础上,将加权分数傅里叶(Weighted-typ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WFRFT)与直扩系统有机地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低检测性能。首先,分析扩频码序列在加权分数傅里叶域的相关特性,从数学理论分析,对扩频码序列实施WFRFT会对序列的相关性产生削弱。通过分析扩频码序列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MIMO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每个基站配备着十几根到上百根天线,使得不同用户到基站之间的
目的:研究SHIP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HIP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以及SHIP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早在1955年人类首次在针对犬的缺血模型进行的研究中发现,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如果立即解除结扎恢复血供,部分实验犬会突然出现室颤并最终死亡。1960年首次提出了心肌缺血再灌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二十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哮喘与过敏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气道浸润有关,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和最具特征的类型。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控制伴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联合钙剂对骨质疏松症(OP)伴骨性关节炎(OA)患者骨密度和髋部几何结构的临床效果,并探讨OA对抗骨质疏松联合疗法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