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及患侧运动区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一病房、全国名中医孙申田教授工作站的中风患者,经过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用电针对两组患者的患肢进行治疗,通电时间为20min,选择疏波,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选取健侧运动区,对照组选取患侧运动区,方法:沿运动区上点向下点方向刺入1.2-1.5寸深,用捻转提插的方法快速行针,时间为3分钟,200转/分,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6日,休息1日,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针刺即刻和治疗四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评定,评定量表选择简化的Fugl-Meyel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量表(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经过治疗,FMA评分方面,两组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经过治疗,NDS评分方面,两组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即刻效应方面,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针刺健侧运动区及患侧运动区治疗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效,且疗效相当。2.针刺健侧运动区的即刻效应优于针刺患侧运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