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肽的制备、特性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湿法生产淀粉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它含有60%以上的蛋白质,约68%的蛋白质为醇溶蛋白,难溶于水。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大豆和小麦,但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目前,多数淀粉厂家把其低价当作饲料原料出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蛋白作为饲料将不能满足于淀粉工业副产品深加工的要求。面对当今世界蛋白质资源严重短缺现状,只有运用高新技术对玉米蛋白粉进行深加工,才能提高其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玉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类摄食的蛋白质经消化酶作用后,大多数是以低肽而不是氨基酸形式吸收的,且组成这些低肽的氨基酸不一定是必需氨基酸。这些低肽除了具有易消化吸收性质外,还具有许多良好的功能特性和生理活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领域中去。 玉米肽是玉米蛋白质经酶水解、精制后所得到的短肽混合物。日本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日本、西欧、美国的玉米肽类食品早已上市。我国对玉米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理论报道,玉米肽食品几乎空白。且一般均采用单一酶进行水解,对水解后的玉米肽的理化性质研究较多,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本文运用混合蛋白酶对玉米肽制备进行了探索。分别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两种酶的最佳水解条件。对两种酶单独水解以及双酶共同水解制备玉米肽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确定以双酶分步水解法制备玉米肽的最佳酶解条件。即:温度为55℃,底物浓度为5%,pH分别为两种酶最适(碱性蛋白酶为8.5,木瓜蛋白酶为7.5),先以4%的酶与底物比的比例加碱性蛋白酶,水解1.5h后,再以3.5%的酶与底物比加木瓜蛋白酶,水解1.5h。此时水解液中氮溶指数X和水解度DH分别达到81.06%和80.97%。分析了各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对水解液进行了脱苦、脱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等精制步骤研究,确定了干粉玉米肽制备的工艺流程及各参数。最终得到得率达65%、含量在75%左右的干粉玉米肽。对玉米肽的组成、理化性质及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表明:玉米肽富含谷氨酸和亮氨酸,大部分肽分子量分布在5000Da以下。极大改善了玉米蛋白粉的水不溶性,具有溶解性不受pH值影响及高浓度低粘度等特性。还具有众多的生理活性:抗氧化、促进酵母发酵活性,还具有抗疲劳,促进乙醇代谢活性,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玉米肤的制备、特性及活性研究且有量效关系。 运用酶工程技术对玉米蛋白粉进行深加工制得新一代功能保健因子一一玉米肤,弥补了玉米蛋白粉难溶于水和氨基酸分布不平衡的特性,良好的溶解性使玉米肤表现出许多良好的性质及生理活性,将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领域。随着人们崇尚保健意识的增强,玉米肤的开发必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他文献
在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交叉性金融风险监测面临着监测信息短缺与监管制度缺陷的瓶颈。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借助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平台,将人民银行、银监局、保险协会及政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人们往往只从《最后的常春藤叶》的那出人意料的结尾来理解这篇短篇小说,认为它主要讴歌的是友谊,是为了朋友而甘于
针对常规直接转换法和直射线叠前时间偏移(PSTM)法提取的角度道集无法满足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AVA分析与反演精度的问题,研究基于共炮检距道集波动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提
在有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监管与创新始终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中,当前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的快速发展正是商业银行规避金融监管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本文对某地矿集团通过信托受益
在给水处理中,混凝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絮凝过程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等工艺单元的处理效果。关于絮凝的理论基础在国外研究得比较多,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一种在执政为民理念指导下,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为服务导向,以网格为管理服务单元,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目的:建立失禁性皮炎(IAD)防护标准,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文献并深入分析,根据对临床护士的问卷调查及临床科室IAD防护的实际情况,找出IAD防护存在的实质问题,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文儿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分别从字词反复、句子反复、段落反复三方面来分析修辞手法在儿歌中的不同作用,以具体儿歌为例说明反复的修辞手法具有增加儿歌
通过对进入车库的驾驶人员的人像采集与上传,进而进行车位规划,并实现在车辆出库时对同一车辆的驾驶人员的人像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局部特征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不能很好地适
现在韩国跟中国的建交已经过了10周年了。这么好的机会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以“鲁迅与李光洙研究”作为博士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