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几何增压器涡轮变工况流动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轮增压技术是内燃机提高功率密度、改善经济性和满足未来日益严格排放法规的关键技术之一。提高涡轮的变工况适应性是近年来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从最初的固定几何涡轮,到废气旁通涡轮,再到可变几何涡轮,涡轮的变工况适应性逐步提高。采用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并配合其他措施,可使发动机的排放达到欧Ⅱ标准,要达到欧Ⅲ或欧Ⅳ标准,需要采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可根据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连续调节,实现增压器和发动机的良好匹配,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降低瞬态排放。由于发动机工况变化频繁,可变几何增压器涡轮工作在较大的工况范围内,不同工况下涡轮入口来流条件变化大,导致涡轮的性能变化很大。尤其在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下,可变几何涡轮在小开度和低速比条件下工作,流道内攻角损失大,涡轮性能下降严重。对可变几何涡轮变工况条件下的内部流动进行研究,通过流动控制提高涡轮的变工况性能,是提高涡轮变工况适应性的重要途径。论文建立了可变几何增压器涡轮喷嘴环及叶轮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涡轮变工况性能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喷嘴环大开度大速比和小开度小速比工况下叶轮通道中流场结构和损失分布情况。喷嘴环大开度大速比工况下,叶轮入口流动为负攻角,通道内流场结构相对简单,叶尖泄漏流在吸力面叶尖处形成的泄漏涡,沿流道向下游流动并逐渐向流道中部扩展。近壁面流动损失和叶尖泄漏流动损失占流动损失的主要部分。喷嘴环小开度小速比工况下,叶轮入口流动存在较大的正攻角,在叶片前缘吸力面侧产生大尺度分离旋涡,是导致涡轮性能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研究了改变叶片前缘几何形状和采用分流叶片的流动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叶片前缘后弯可提高喷嘴环大开度时涡轮的效率,而前弯可提高小开度时涡轮的效率。大开度时前缘前倾使叶轮最高效率点向高速比区域移动,小开度时前缘倾角对叶轮性能的影响与前后弯的角度相关。在涡轮入口采用分流叶片可有效提高涡轮的变工况工作效率。大开度时,分流叶片对流道内流场影响较小,但增加了壁面边界层损失和尾迹损失,使涡轮效率略有降低;小开度时,分流叶片可有效减小主叶片前缘吸力面侧分离旋涡的影响,降低通道流动损失,显著提高涡轮效率。采用分流叶片且后弯的流动控制方法,能够在全工况范围内提高涡轮性能。
其他文献
<正>2014年9月28日至11月8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包豪斯(Bauhaus)被誉
探析《孔雀东南飞》富于民族特色的情节结构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其由此产生的深刻丰富的主题内涵和深远长久的历史影响。
哥特式建筑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从外面来看,这些哥特式的教堂
<正>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自1980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在郑州市委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平朔东露天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成功实现了可视化描述地下采空区(空洞)的分布范围、空间形态、顶板状态等,为露天矿采空区划定警戒区域、爆破崩塌等工
<正>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新观念,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每个领导者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班子的一把手,必须首先实现这一转变,根据这些年
随着涡轮增压器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涡轮增压技术作为强化内燃机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减轻比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量。对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润
随着汽车制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制动系统结构更加简洁可靠,反应更迅速,且方便管理。因此,汽车线控制动系统(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
本论文讨论了当前核物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核介质中核子间关联性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核子间关联性质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其次讨论了一些常用的核多体理论方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总量多,人均能源占有量低,随着人们对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传统燃料濒临枯竭,对环境的危害日益突出。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我国由于太阳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