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U-GPU异构集群的显微CT图像重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射线显微CT工具有分辨率高、体积小、完全三维体成像等优点,在现代生物医药研究、产品无损检测、新材料开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新兴交叉学科分子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研制高分辨小动物活体成像的X射线显微CT有巨大需求。   显微CT技术20多年来获得了很大的改进,当前显微CT系统朝着高对比度、超高分辨、快速实时和多模态成像方向发展。完整的显微CT系统由体数据重建和重建体数据可视化两部分组成;近年来,随着显微CT系统中硬件扫描速度及精度的提高,显微CT系统需要处理的数量越来越大,在一次显微CT扫描中,通常采集、处理的数据量有几个G甚至几十个G字节,导致基于CPU串行的数据处理系统,已无法实现显微CT快速重建及CT图像的实时显示;所以显微CT的快速三维成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计算机系统都配置有多核CPU及可编程图形显示卡(GPU),这些硬件配置为计算任务的并行处理加速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利用实验室两台具有多核CPU及可编程图形显示卡(GPU)配置的计算机,搭建了一个高性能影像处理平台,采用消息传递接口(MPI)和CUDA(Compute UnifiedDevice Architecture)为并行编程环境,对X射线显微CT系统图像重建及重建体数据的三维交互式可视化算法进行了并行加速计算与处理。   数据结果显示单GPU比单CPU的平均计算速度提高了近194倍,CPU-GPU集群比CPU集群的计算速度提高了46倍,高分辨率重建体数据的三维交互式可视化的渲染帧率达也到了10fps以上,CT系统的计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满足了三维体数据快速重建及重建结果的实时显示要求,说明利用CPU-GPU异构集群是一种构建高性能影像处理平台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学位
目前,视频监控在各大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包括道路交通、火车站、广场等公共区域,以及社区、校园、办公室等部分开放的区域。这些监控任务主要由值守人员依靠肉眼完成,然而,随着监控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二维透射光镜技术相结合对华山松和前红松的针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并且采用木材离析法,木材徒手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华山松和前红松茎材进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使用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来实现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AMC)以及资源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利用不同极化组合的收发天线测量地物的散射特性,相比于单极化SAR,包含了更全面的后向散射信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为构建立体交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建造了大量的跨江、跨海等跨越通航水域的桥梁。这些桥梁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水上交通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桥梁的结构不可避免的出现损伤累积和抗力衰减。如何及时、准确地检测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