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是全世界大学教学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美国大学为此专门开设新生研讨课,帮助学生完成生活、学术上的适应与转换。新生研讨课实施效果受到全美大学、教授和学生们的普遍肯定。近年来我国高校也纷纷效仿,但开展效果良莠不齐。原因有二,一是对美国新生研讨课开展情况的了解不全面,历史发展脉络不清晰,未具体细化新生研讨课类型与开展效果。二是对于我国新生研讨课开展目的与实践定位不准确,尚未对当下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选取美国适应性新生研讨课代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101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新生研讨课构建。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梳理了美国新生研讨课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介绍了南卡罗来纳大学101项目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同辈领导研究生领袖计划、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和校内资源支持计划。最后对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新生研讨课实践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构策略。本论文主要观点是新生研讨课是一项重视意义的合作建构,是一种系统化的合作。在研讨课中,成员之间的联系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与班级、学校以及其他共同体(其他学校、家庭、社区、专业技术共同体、政府机构、商业团体、企事业单位)成员建立密切联系。新生研讨课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各司其职。研讨问题源于实际需要,学习者与专家共同合作,寻找、识别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情境资源、处理应急问题,获得“学业智力”、“工作智力”和“共同体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促进学生获得一种文化认同和行为践行,最终将这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融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通过南卡罗来纳大学101项目的经验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在进行新生研讨课建构时应做到(1)帮助新生加快融入大学生活,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化发展。(2)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吸引新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3)促进校园学习型社群的建立,建立完善的项目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好校园各项资源、合作与交流机会,做好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