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框架。所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都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克服了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否改善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它的实施与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下降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有多大,与其他经济变量存在怎样的相关性,不同类别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有什么不同特征,各国又表现出什么样的差异性等。此外,一个国家要有效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经济性和制度性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怎样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设计。这些都是本文努力探讨和尝试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成熟型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在通货膨胀目标标准和制度性框架设计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在目标定位、目标期限、目标度量的选择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责任度以及运用操作性的货币工具等方面,各国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次,通过对比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所定的目标与通货膨胀运行的实际结果,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偏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大的冲击下,允许通货膨胀运行的实际结果在确定的目标区间内有一定的目标偏离,有利于为中央银行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采取措施应对这种偏离。这说明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灵活的货币政策制度。再次,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稳定产出和经济增长。同时,基于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的检验分析,发现制度性和技术性标准,虽然不是关键性的条件,但是,积极推进制度性条件和经济结构改进,和加强财政纪律、深化金融改革,为确保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从制度性和经济性的层面,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应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国未来可以采用和借鉴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目前,中国应该进一步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和发展金融市场,构建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增强通货膨胀预测能力和增强人民银行的透明度和责任度。本文通过使用比较分析法和差异比较回归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对22个成熟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样本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新型的货币政策理论,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稳定经济增长,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并基于我国经济和制度性条件的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