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偶氮胂-Ⅲ合成以来,变色酸双偶氮胂酸类试剂在测定稀土元素及铋、钍等金属离子时,显示了其十分优良的光度性能,故在很多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考虑到氟原子的特殊的化学性质—强吸电子性,在胂酸基一侧的苯环上引入了氟原子,设计并合成了23个变色酸双偶氮氟胂型试剂,它们大多还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为: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合成的试剂都是以对氟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硝化,水解,胂酸化,还原,偶合,再偶合等步骤而得。本文所用合成条件一般都较温和,不苛刻,而且一般每一步均有较高的产率,能适合一定规模的化工生产。 本文对所合成的各显色剂粗品均经酸碱处理和盐酸浸泡后,发现都能直接适用于光度分析。变色酸双偶氮胂酸类试剂虽也是很好的测稀土和铋离子的试剂,但本文着重进行了各试剂与钍离子的光度性能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各试剂与钍离子的最佳显色酸介质、酸用量、试剂用量、试剂本身和显色体系的吸收曲线、各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的影响、工作曲线以及各干扰离子的允许量。算出了各试剂测钍离子的摩尔吸光系数。并通过这些就一些性能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通过系统地分析,发现本文所合成的大多数试剂由于电负性极强的氟原子的引入,测钍灵敏度一般在7.19~16.9×104L·mol-1·cm-1间,均有很好的稳定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和不错的选择性等。其中偶氮氟胂-Ⅲ,氟基偶氮胂-Ⅲ和双氟基偶氮胂-Ⅲ以及5-FAsA-DBF灵敏度分别高达15.6、15.9和16.9以及16.3×104L·mol-1·cm-1;线性范围也较别的试剂宽;选择性方面不但允许毫克级的一般金属离子(如Cu2+、Fe3+、Mg2+、Ca2+、K+、Co2+、Zn2+等)的共存,还允许一定量的稀土和铋离子的存在。在各方面显示出了优良的测钍光度性能,优于现报导的很多试剂。本文还选择了几个光度性能优良的试剂对海产品中的牡进行了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