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美国KKR公司的第一次大型杠杆并购象征着杠杆并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随之而来便是杠杆收购的大潮。杠杆收购是一种风险和收益同样十分巨大的并购方式,对于想要使用杠杆收购的企业来说,融资能否顺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融资结构”。杠杆收购融资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债务,特点是成本高收益高;第二类是股本,特点是成本低但是股权分散。融资结构比例的变化首先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收益的多少,进而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及治理结构,因而本文将会着重研究杠杆收购企业融资结构选择。本文从相关的文献梳理开始,阐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接下来分别回顾了杠杆收购的相关理论基础、融资结构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杠杆收购融资结构选择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实践情况,我国企业进行杠杆收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了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公司的案例,研究了吉利公司时如何选择融资结构的,以及不同融资结构的成本与回报。进而发现对于企业杠杆收购是如何选择融资结构这方面缺乏研究。因此,分析了目前中国并购市场之后,本文选取了吉利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公司的案例,采用每股盈余无差别法,通过分析这次收购前的风险与收益,做出融资结构决策,研究其结构选择是否最优,并通过并购后的绩效分析来评价该次并购的效果如何。研究结果表明:(1)该次并购融资的方式主要为银团贷款,其次为可转债、认股权证;(2)并购前,融资结构选择的风险主要为融资风险;(3)并购中,模型计算下吉利集团选择的融资结构并非最优;(4)并购后,吉利公司业绩整体表现良好,该次并购较为成功。通过上述结论得出的启示有:(1)拓宽融资渠道,杠杆并购时充分结合政策与债权融资;(2)选择融资结构时多注意融资风险,合理规避风险;(3)优化融资结构,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提高资产负债率;(4)政府应该加快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使用杠杆收购,放松对于金融的监管,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