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部分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家庭体育环境和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包括家庭体育物质环境、家庭体育精神环境、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等,并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城市家庭体育环境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家庭体育环境现状和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家庭体育环境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为预测和干扰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现状提供理论参考。一方面为家长加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方法与思路,有利于加强家庭体育环境的建设,从而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为家庭、学校、社区的衔接提供了理论参考,从各个方面加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体育物质环境中家庭的电子设施得分最高,达到0.43;高值耐用体育器材,得分最低,仅为0.20。低值易耗体育器材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各年级青少年家庭体育物质环境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家庭体育精神环境中得分最高的是父母的体育期望,达到4.15。父母体育态度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家庭体育精神环境在各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小学阶段的得分最高。3.青少年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在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阶段得分最低,小学阶段得分最高。体育锻炼频率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体育锻炼时间、强度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比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长,而女生的体育锻炼强度比男生的体育锻炼强度高。4.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地点多以免费性为主,经常选择在公园、小区内进行锻炼,以慢跑、快步走作为体育锻炼内容的人数最多。5.家庭体育环境各维度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家庭电子设施与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6.家庭体育环境各维度通过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其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