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其发展水平一直受到学术界及各级政府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如何振兴东北经济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振兴东北经济,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现状。学术界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做过一定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各省规划或三次产业结构层面,认为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发展对策。事实上,产业同构不仅是指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呈现高度相似的趋势,更主要是指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出现同构现象。如果只是三次产业结构层面呈现高度相似,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或工业产品呈现明显差异,这样的地区间产业结构实质上并不具有同构现象。因此,在研究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特别是在研究其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同构现象时,不能只在三次产业层面进行分析,更应该在工业内部行业、制造业内部行业及工业产品等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按我国标准产业分类法,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东北三省及各主要城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工业行业内部、制造业内部、主要工业产品三个层面,通过计算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间及各省主要代表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结构重合度指数(专门测度制造业内部同构情况),探究东北三省产业结构是否存在同构现象,并结合区域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行业内部、制造业内部、主要工业产品相似性系数相对较低,即东北三省不存在产业同构现象,且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演变情况与不同时期国家对东北地区的产业政策、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东北三省各自产业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历史因素的沉淀及多年重工业化的发展,东北三省虽然优势产业相近,但是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却有很大差异。从省际层面看,吉林省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要优势产业,汽车产业居全国领先水平,铁路客车与汽车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所占份额较大;辽宁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方面优势突出,其金属切屑机床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超过20%;黑龙江省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支柱产业,其天然气开采量虽然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所占份额不大,但在东北三省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超过60%。从省内各地区层面看,吉林省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例,长春市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汽车产业,吉林市则在石化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前者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等工业产品;后者则主要生产合成橡胶、乙烯等化工类工业产品。辽宁省以沈阳市和大连市为例,二者均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沈阳市主要以生产数控机床和大型电力、化工等重型成套装备为主,其金属切削机床的产量在全省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达到63.85%;大连市以生产船舶、机车、制冷设备等工业产品为主,辽宁省铁路机车均在该市生产制造。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市和大庆市为例,哈尔滨市在航空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其飞机制造、微型汽车制造及汽车发动机制造等均位于全国发展前列;大庆市在石化工业发展上优势明显,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本省和全国均占有绝对优势。在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东北三省产业结构不仅不存在同构现象,而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东北三省应该在各自发展条件与现状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加强东北三省的分工与合作,以加快区域一体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