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心理学中对创造力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是认知取向,另一种是人格取向。研究拟从元记忆监测的角度探讨元认知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遵循创造力认知取向的思路,探讨元记忆监测和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创造力人格取向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元记忆监测和创造性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测量。研究主要考察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即时学习判断(iJOL)、延迟学习判断(dJOL)、知道感判断(FOK)和信心判断(RCJ)。研究采用的范式为:Learn-JOL-Recall-Judgment(FOK)-Recall-RCJ,该范式是在Hart(1965)提出的研究FOK的经典范式基础之上进行改进的。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考量主要采用Gamma相关和Somer’s d相关两种指标。第二,对创造性思维的测量。研究从发散思维(DT)和聚合思维(CT)两个维度编制测验:发散思维测验的编制借鉴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TTCT),测验总共由3个任务组成,分别为“不寻常的用途测验(以报纸为例)(T1)”、“产品改进任务(T2)”和“词语流畅性任务(T3)”;聚合思维测验包括“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T4)”和“事件排序任务(T5)”,其中,“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T4)”为概括性维度,而“事件排序任务(T5)”为逻辑性维度。第三,对创造性倾向的测量。研究主要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WPFM)对个体的创造性倾向进行测量,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FOK准确性和发散思维总分及流畅性子维度的总分显著性正相关,RCJ(Gamma)准确性和独特性子维度的总分显著性正相关;(2)聚合思维总分和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iJOL, dJOL, FOK,&RCJ)的准确性相关均不显著,但中文远距离联想(T4)任务得分和FOK(Somer’s d)准确性显著性负相关;(3)创造性思维总分与RCJ准确性显著性负相关,和其他三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相关均不显著;(4)WPFM量表的“冒险性”维度得分和iJOL准确性正相关,和FOK准确性显著性负相关;WPFM量表的“好奇性”维度得分和聚合思维测验的中文远距离联想(T4)任务得分显著性正相关,和聚合思维总分显著性正相关。WPFM总分和FOK准确性显著性负相关,和发散思维总分、聚合思维总分以及创造性思维总分相关均不显著。综上,元记忆监测分别和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倾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形式的元记忆监测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元记忆监测与创造性思维密切关联:个体的知道感判断(FOK)越准确,其发散性思维得分越高,但中文远距离联想(T4)成绩却越低;个体的信心判断(RCJ)越准确,其创造性思维总分越低。(2)元记忆监测与创造性倾向密切关联:个体的“冒险性”倾向越强,其即时学习判断(iJOL)越准确,而知道感判断(FOK)却越不准确;个体的创造性倾向越高,其知道感判断(FOK)越不准确。(3)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个体的“好奇性”倾向越强,其聚合思维得分和中文远距离联想(T4)成绩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