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界面波动参数超声测量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两相流是工程中最常见的多相流之一,其中波状流和环状流的气相流速较大,在两相界面上形成扰动波。扰动波携带液相质量,因此扰动波特征参数的研究对准确认识气液两相流的流动机理和发展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相较电学和光学等方法,超声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和工况适应强等特性。本文针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波状流和环状流界面扰动波的液膜厚度、波速等特征参数,设计了超声气液界面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算法,具体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总结并概括了膜厚的测量方法,并针对超声脉冲回波反射法无法测量较薄液膜厚度以及经典谐振法易受多次回波和噪声干扰等影响的缺陷,提出了超声薄膜谐振主频法,并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的有机玻璃-水-空气三层介质的液膜厚度测量中,实现了最薄0.2mm的液膜厚度值的测量。2.设计了水平管两相流的界面扰动波液膜厚度、波速以及周向液膜分布非对称性的气液界面测量系统。首先实现了两路5MHz中心频率超声换能器的同步激励、收发隔离和回波信号放大滤波等硬件设计。其次设计了MSP430的C程序、数据采集板卡的LABVIEW程序以及上位机MATLAB数据处理程序。最终通过静态实验验证了气液界面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平管气液波状流和环状流扰动波特性。首先以贝克流型图为依据选取了0.1~0.7MPa共五个压力点下220个实验流量点。其次在天津大学中压湿气流量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流实验。最后分析了扰动波的底部液膜厚度、波速及周向分布对称性特征参数随气液配比和系统压力的变化规律。4.根据Levenberg-Marquardt最优化迭代算法,优化了Kumar波速模型,并建立了波速新模型。并将新模型与不同压力下的实验波速值和文献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其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6.179%和15.563%,从而验证了新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推性和适用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情绪Stroop任务考察高考试焦虑者与低考试焦虑者注意控制的差异。对高考试焦虑者进行两种行为干预训练,分别是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和工作记忆刷新矫正训练。注意偏向矫正训练选取的是点探测任务,工作记忆刷新矫正训练的前提是创设任务无关思维,即对实验材料的考试性与威胁性进行控制。本研究采用前后测情绪Stroop任务来考察哪一种训练方式对改善高考试焦虑者的焦虑程度更有效。研究一选取
针对西藏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需求、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西藏林芝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立足藏红花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条件要求,充分完善林芝地区藏红花栽培技术示
对多学科优化技术的定义进行了论述,建立了多学科优化数学模型。全面分析了多学科优化的算法及其框架,采用响应面近似技术构造分析模型,并分析研究国内外多学科优化技术的发展状
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开发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本行业的当务之急。硅具有高比容量(3580mAh g-1)、低嵌锂电位(0.4V vs.Li/Li+),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硅材料在脱嵌锂的过程中有超过300%的体积变化,使硅颗粒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破碎,与电极失去接触,成为非活性物质,破碎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S
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推进,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机场保障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并满足激增的机场飞行流量,机场中各种改扩建工程诸如滑行道延长建设、货机
三维形状重建技术通过深度数据获取、预处理、点云配准与融合、生成表面等过程,重建出现实环境中真实物体的数学模型,但是这些重建的数字模型表面是单一的色彩或者是伪彩色,与实体模型表面存在偏差。因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多相机协同测量系统,通过多相机协同测量完成对被测物体表面几何和色彩纹理的重建。课题主要研究的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搭建了多相机协同测量系统,包括:视觉检测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2)实
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过程的实时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设计与功能分析,实现了发动机试车过程实时故障检测的综合决策与报警。系统经过了大量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CM)患者并发血管栓塞(vascular embolization,VE)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并对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进行内、外部验证,为CM患者VE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CM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
分析了升力式再入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针对现有的再入控制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来设计再入控制系统,使再入飞行器控制系统克服现有的控制方法的缺陷,无需大
为解决传统农村庭院式分散养殖仍普遍存在的排放的废水规模小、波动大、收集与处理困难,规模化养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难以适用的问题,研究采用上流式污泥床(UBF)-复合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