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1921年Case对一例成年患者成功的矫治,进一步证实了成人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成人作为正畸矫治的一个重要群体,愈来愈受到正畸医生的关注。咬合关系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功能关系密切,颞颌关节终身会因咬合关系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的改建。成人颞颌关节生长发育已基本停止,其修复能力下降,改建缓慢而有限,对异常应力更敏感。其骨的改建、退行性变和骨关节病常常相伴而行,故成人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当今的正畸治疗不仅要求静态上的美观,更要求功能上的协调。但在成人矫治中依然会发现由于患者自身条件所限,正畸医生常常需要在良好咬合和面貌最大程度的改善之间作出选择。为最大化获得美观而降低对咬合的要求,这样的咬合关系将给颞颌关节带来怎样的影响,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关注。
本研究以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使上下颌磨牙脱离尖窝锁结的咬合关系,观察髁状突的生理性改建和病理性损坏。
方法:本实验选用1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按实验目的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操作对照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以上颌两切牙为支抗,应用螺旋拉簧以60g拉力作用于实验组大鼠的上颌第一磨牙,使其近中移动,造成尖窝不吻合的咬合接触关系。加力后2周、3周、4周、5周、6周分别处死6只实验组大鼠,2只操作对照组大鼠和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取其颞下颌关节做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髁状突的变化,并测量髁状突软骨的厚度,评价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结果:
1.应用螺旋拉簧成功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使得上下颌磨牙脱离正常的尖窝锁结关系发生咬合变化。该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咬合异常对成年大鼠颞颌关节的影响;
2.髁状突纤维层表层的胶原纤维间水肿,组织松解,形成细小的裂隙;有的胶原纤维可从表面剥离;肥大层变薄,髁状突软骨后部肥大带由正常的5-8层变为2-3层,前部无肥大层出现;初期可见骨小梁出现轻度的排列紊乱,3周后骨小梁排列开始逐渐趋于恢复;
3.髁状突软骨未出现增龄性改变(p>0.05)。由于颞颌关节为联动关节,左右两侧髁突关节腔的机械力学环境无差异,故软骨厚度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4.髁状突软骨厚度变化:实验组可见髁状突软骨厚度下降,由后向前依次变薄。前带厚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后带的变化程度最大;
5.Masson染色结果:在实验组中髁状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出现红染增加。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大鼠颢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能力减弱,因此当异常咬合关系发生后,大鼠颞下颌关节出现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髁状突软骨变薄和纤维层的轻度破坏。本研究结果提示,成人正畸治疗中,为了减少因异常咬合而诱发的颞下颌紊乱综合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应作为矫治的首要目的,而美观的改善应作为次要因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