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物种捕食元胞遗传算法的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应用中的数学寻优问题日趋复杂,这类问题伴随着求解难度大、搜索空间广、函数复杂度高等特点,这是传统数学方法所不能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智能优化算法为这类复杂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智能优化算法是学者受自然界和生物界的启迪,根据其原理和规律来设计的求解问题的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分布性、自组织性、协作性、鲁棒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现简单等特点。遗传算法作为智能优化算法中的一种概率性搜索算法受到广泛学者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元胞遗传算法将标准遗传算法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将空间结构环境和种群局部复杂交互作用引入遗传算法,改善了遗传算法多样性保持能力。但是元胞遗传算法中的演化规则是一种随机性的演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捕食元胞遗传算法借助自然界中维持生态平衡的捕食理论,将捕食机制替代原有的演化规则,使得个体基因的保留更加智能化,并使种群具有更好的多样性。捕食元胞遗传算法是通过两个种群彼此间的相互制约与促进来推动寻优的一种协同进化算法。在现有的捕食元胞遗传算法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种群从个体基因型到表现型映射关系完全一致,未能在基因型上对种群进行区分,不能模拟自然界中物种间不同的遗传特性以及行为特性。本文主要从物种的角度对捕食元胞遗传算法进行研究,从基因型上区分不同种群,并对不同种群采用相应的操作来提高算法全局收敛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捕食理论以及其与优化算法的联系,并将捕食机制引入元胞遗传算法,模拟自然界捕食与被捕食的制约关系,并用捕食机制来替代原有的演化规则。捕食机制与个体适应度密切相关,个体适应度的优劣决定了其在种群中的生存能力。同时对两个种群的规模进行控制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协调全局探索与局部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捕食元胞遗传算法比传统带演化规则的元胞遗传算法具有更优良的寻优性能。(2)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映射的多物种捕食元胞遗传算法,通过线性映射实现多物种策略,在基因型上对捕食种群和被捕食种群进行区分,从而使不同物种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有着不同的搜索特性。在算法寻优过程中,两个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同时根据种群个体信息对映射矩阵系数进行调整,实现对种群搜索方向的控制,从而提高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3)对新的算法进行原理性分析,从线性映射如何改变目标问题求解难度、跳出局部最优解过程、物种交叉方式及种群控制等方面对新的算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目标函数最优解处于映射区域内时,映射操作可以降低算法对目标函数的寻优难度,本文所设计的映射操作有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区域,被捕食种群所采用的两种遗传方式各具特点,两者相互补充,同时两个物种的种群规模控制很好地维持彼此间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学位
自动聚焦技术是从数字视频图像中获取离焦信息,然后利用离焦信息驱动镜头进行聚焦操作,从而实现系统自动聚焦。该技术被广泛用于照相、摄像、医学影像以及监控等数字图像获取方面。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控制技术也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以上两种技术结合应用于远程医疗技术是一个当今研究热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网络控制技术和自动聚焦技术的结合来研究和实现一种基于网络控制的自聚
现代密码学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数字签名是现代密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普通的数字签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逐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应用范围的扩展,对系统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成像器件制造
近几年,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大规模地应用高速无线接入的WiFi网络。在移动通信网和无线网络的互联中,无缝切换尤为关键。所以3G/WiFi智能双模终端在异构网络之间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近年来成为了网络研究与应用的热点话题。它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融合和发展。在云环境下,各种应用程序和数据被搬移到云平台的网
机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其在军事、环境探测、野生动物追踪等领域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体系,机会网络由于链路频繁断开、节点缓存和
学位
超窄带调制技术是一种高频带利用率的技术,而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其接收滤波器的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表征任意非线性关系和学习的能力,给非线性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方
通过熟悉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le Ad Hoc Networks,VANET)环境,并对通信系统传播机理及其建模方法了解的基础上,本课题以VANET网络环境的参考模型为背景,进行拓展,建立了基于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