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也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园作为面向大众所开放的公共空间,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对城市公园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对城市公园进行评价时,参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对城市公园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在到达公园的便捷性和使用的公平性方面考虑较为欠缺,缺乏城市居民在使用感受方面的综合性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沈阳主城区的综合性公园,理论基础为空间句法相关理论,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从拓扑网络的角度运用SPSS和Depthmap软件对沈阳主城区综合性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公园空间布局的策略。通过对沈阳市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句法综合性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看,沈阳市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均与道路可达性平均值基本相同,处于中等水平;公园感知可达性平均值超过道路平均值但不同公园在感知可达性上有较大差异;公园心理可达性水平和道路空间效率值相匹配。(2)从各行政区看,和平区的综合性公园在全局、心理以及局部可达性方面处于最优水平;铁西区与沈河区处于中等水平;而大东区只有感知可达性较好,其他可达性水平都处于末尾。(3)结合沈阳市综合性公园现状情况,归纳总结出沈阳市综合性公园数量较少且空间布局不均衡;综合性公园现状布局与可达性水平存在一定的错位;综合性公园之间的感知可达性水平不同且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综合性公园的心理可达性与其规模不匹配;沈阳市各行政区之间可达性存在一定差异这五个问题。(4)以本文研究为理论支撑,对沈阳市综合性公园可达性布局优化提出建议和优化策略,如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提高公园自身吸引力;针对不同城市空间采取不同布局策略;结合人口密度合理配置公园布局;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新的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园的可达性,为沈阳市未来的公园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